高太后看完,吩咐粱惟簡:“送去給皇后過目!”
現在,皇帝依然昏睡。
皇后可以代表皇帝,過目群臣所請。
當然,最終,還是需要皇帝點頭首肯。
最重要的是:高太后已經知道,從現在開始,皇六子延安郡王就成為了天下的新主人了。
而如何教育他,如何讓他走上正軌,如何讓他行正道。
就成為了高太后,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她已經明白,皇子是極聰明的。
《春秋》之義,哪怕是她這個大人,尚且難以讀通,尚且難以闡發其中要義。
但皇子卻已經能夠對《春秋》的經義,發表一些看法和意見。
屢屢闡發‘仁聖’之問,屢屢提出‘聰哲’之見。
於是,連翰林學士曾布,也在她面前誇讚說:皇子聰俊仁聖,自古罕見,臣竊見皇子文字,雖漢明少時不過如此……”
高太后讀過史書,自然知道,曾布所指的漢明是誰?
那可是史書上的千古名君!
開一代文治之先河,垂為百世之君。
其在位時,輕徭薄賦,撫卹百姓,安定天下,四夷賓服。
恰好,史書記載,漢明帝十歲通春秋!
如今,皇子虛歲十歲,亦能通春秋!
這讓高太后的內心,不由得升起期望來。
章獻明肅撫養仁廟珠玉在前,而仁廟為政,高太后是親眼所見的。
真太平官家,社稷主也!
若她也能培養出一位大宋明帝,百年之後,到了永厚陵裡,見先帝於九泉之下,亦能無愧!
故而,如今的高太后,開始非常注重,她在趙煦面前的作為和表現出來的態度。
這是曾布的建議。
“皇子年幼,篤禮恭孝,實天下幸事也!娘娘垂為皇子太母,臣竊以為,更當以身作則,為皇子榜樣!”
“詩云:雍雍在宮,肅肅在廟!”
“聖人之意,盡在其中矣!”
曾布的話,徹底說進了高太后心中。
於是,當時,高太后就命人賜給曾布一塊玉牌。
心裡面那點對曾布的意見,早就飛到了九霄雲外去了。
向皇后卻是有些受寵若驚,誠惶誠恐的對高太后謝道:“新婦一切皆唯娘娘慈旨是從!”
她本想著,看也不看那劄子,直接讓人送還回去。
可抬頭看到了那個正眼巴巴的看著她,可憐、委屈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