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能,還要不如。
所以,章惇想了想,持芴出列,奏道:“奏知太后、皇后,臣曾聽聞,元豐中日稱僧圓寂後,官家曾命有司尋訪善佛法、明梵文之西僧入京傳法,主持譯經、傳經事,於是陝西轉運司舉自三藏法師求法處而來之西僧金總持應募,經有司考核,確實精通佛法,梵文造詣高深,官家於是詔封‘西天三藏法師’賜紫衣,命主持傳法院……”
元豐改制,罷去了歷代以來首相兼任‘譯經潤文使’帶職的傳統。
這使得,三省有司對譯經事業的關注,大大下降。
除了章惇沒事幹,常常跑去傳法院裡,與那位番僧金總持談佛外,三省兩府重臣幾乎沒人將此事放在心裡,一時間自然想不起來。
而章惇關注那位番僧,並不是他信佛。
恰恰相反,作為儒門弟子。
章惇對佛、老之事,素來敬而遠之。
章惇結交金總持,是因為那個僧人,曾經在西賊境內多年,還受到過賊酋的重視。
而章惇,素來有志於兵事。
他這是未雨綢繆!在蒐集和打探,西賊的軍事、政事、國事細節。
高太后和向皇后聽了都是大喜不已!
日稱僧,是大宋名僧!
慶曆七年,被仁廟迎入傳法院,拜為‘西天譯經三藏朝最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日稱’。
從慶曆至元豐,這位從三藏法師求法處,不遠萬里來到中土傳法的高僧,就一直主持著傳法院的譯經之事,翻譯的佛經,多達數十卷。
更曾出任大宋皇家寺廟開寶寺主持。
高太后和向皇后,前往開寶寺進香時,見過這位西方來的高僧。
確是寶相莊嚴,佛法精深。
如今,聽章惇提起,東京城裡,竟還有一位和日稱僧一樣,自三藏求法處來的高僧,不禁歡喜不已。
高太后和向皇后對視了一眼,然後道:“既如此,老身以為,如今開寶寺失火,或是寺中缺乏高僧以身作則,為眾僧榜樣的緣故!”
“列位髃臣,除此僧為開寶寺主持如何?”
三省兩府的宰執和兩位翰林學士聽了,都是面面相覷。
蔡確心裡面,也多少有些失望。
但,沒有辦法。
就和他總勸自己的妻子,不要去燒香,但總是勸不了一樣。
面對信佛的太后、皇后,作為臣子,他除了服從,沒有其他選擇。
好在,至少,今天開了一個頭。
三省兩府及翰林學士,同朝兩宮!
在大宋,最困難的,永遠是開先例。
今日,他藉著開寶寺大火,導致三省兩府和翰林學士,都陷入恐慌的機會,開了這個先例,日後,再有事情就可以援引此例。
“臣等同奉旨意!”群臣拱手而拜之後,蔡確就趁機持芴出列,奏道:“臣斗膽請奏太后娘娘、皇后殿下:開寶寺被火之事,是否需要上稟官家?”
高太后和向皇后聽了,對視一眼:此事沒有上稟官家?
旋即她們醒悟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