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僧人,不守清規戒律,不是第一天了。
僧人們,廣佔土地,經商販貨,放貸收息、娶妻生子納妾的,比比皆是。
不知道多少紫衣高僧身後,跟著幾百口人討飯吃!
向皇后也點頭,說道:“新婦也曾聽入宮的命婦們說過,坊間將這些荒僧呼為‘沒頭髮浪子,有居室如來’,更有甚者,竟有那放浪銀僧,自稱‘偎紅倚翠大師’,洋洋得意,招搖過市!”
太后與皇后,在此刻達成一致。
都是那些不守清規戒律的荒僧,胡作非為,惹怒了佛祖,才會發生這樣的禍事!
必須如此!
也一定得如此!
不然,難道還是禮佛誠心的太后、皇后唸錯了經?
在旁侍奉的張茂則一看這個情況,自然是連連附和,然後趁機塞了一點私貨,把大相國寺裡那些在東京城裡放貸的和尚也揪出來,批鬥了一番——張茂則的外甥,也在東京城裡操持放貸的營生。
高太后和向皇后,一聽連大相國寺的和尚,竟也都在放貸?!
頓時齊齊唸了句:“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慈悲為懷的僧人,不僅僅放貸,竟還使出種種毒辣手段,逼人還貸?以至有人被逼死?
簡直是不可理喻!哪裡還有什麼慈悲心腸?
有這種僧侶把持寺廟,佛祖如何不怒?
難怪近來有司為官家祈福,卻總是沒什麼效果。
原因找到了!
於是,當三省兩府的宰執和翰林學士院的兩位翰林學士,在閣門通事舍人引到便殿,見了帷幕後端坐著的太后、皇后,分班行禮完畢,還未來得及奏事時。
每一個人都發現,氣氛似乎有些不太對勁?
左相王珪,只能硬著頭皮,帶著群臣,持芴上前,奏道:“臣,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王珪,伏問太后、皇后無恙!”
“老身無恙!”高太后怒氣衝衝的回答。
“本宮無恙!”帷幕後的向皇后,也是帶著怒意回覆。
群臣還以為,太后和皇后,乃是因開寶寺貢院失火,燒死了三個與皇室關係密切的大臣而驚怒不已,正欲解釋的時候,就聽著那帷幕後的太后詢問道:“諸位髃臣可知,如今天下僧人之中,可有修為有成、佛法精深、持戒森嚴,可堪領率眾僧者?”
王珪和蔡確,同時抬頭,兩人眼中滿是驚訝。
太后和皇后,這是怎麼了?
倒是在班列中的尚書左丞、門下侍郎章惇,聽明白了高太后的意思。
這位和蔡確同自福建來的執政在心中,搖頭一嘆:“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和地方軍州上的監司官員不同。
身處兩府的宰執們,日日與官家相處。
早就知道,皇帝是人不是神。
不僅僅可以被愚弄,甚至可以被戲耍。
宮中的太后和皇后,更是與民間的婦孺,沒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