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
翌日清晨,乾清門。
新任元輔呂嘉帶著最新組建的臨時內閣,並諸勳臣第一次上朝後,卻發現御座前設了一珠簾。
眾文武正納罕,卻見賈薔一身杏黃蟒袍入內,與眾人解惑道:“本王雖以攝政王之身監國,然諸政繁雜,多有不明之處。太后娘娘自隆安年起,便協助太上皇處理政務,智謀高深,經驗豐富,故本王特請其出面,垂簾聽政。本王不在之時,則由太后執政。”
滿殿皆驚!
珠簾後,尹後壓制住心底的激動,聲音卻是清冷,淡淡道:“皇上龍體抱恙,太醫診治後,請其好生將養。皇上將軍國大政俱託付於秦王賈薔……不,應該是秦王李薔。
秦王乃天家嫡脈,流落在外,昨日經由太皇太后親自認定後,收歸天家玉碟,晉為親王,以攝大政!
本宮知道,此政轉變,必有謠言四起,言攝政王謀逆造反。只是說這等話的人,有兩種。一種自然是忠於天家,忠於社稷,不願見祖宗江山淪陷奸逆之手的忠臣。第二種,則是包藏禍心的奸人,唯恐天下不亂。
今日起,先以邸報,將本宮這番話傳遍大燕十八省。傳召天下,之所以請秦王攝政開海,是因為秦王已經在海外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那裡四季溫暖,雨水充足,百姓從不受乾旱之苦!
那裡的糧食一年三熟,從無飢餓之憂。這樣的疆土,合該由大燕子民去耕種!
從今往後,朝廷全力支援攝政王開海拓疆。
過些時日,本宮和太皇太后的鑾駕出宮,巡幸大燕疆土。
太皇太后和本宮會親口告訴世人:大燕,無人造反。
秦王,是本宮的擎天白玉柱,是朝廷的架海紫金梁,是社稷的大功臣!”
“太后聖明!”
新任元輔呂嘉最先反應過來,狂喜著跪地稱頌!
有了太后甚至太皇太后出面,那賈薔身上的謀反痕跡就愈發會淡下去。
而對呂嘉來說,不造反最好!
不造反,他就不算貳臣,在士林清流中,他就不會遺臭萬年!
才真正有可能,代替二韓,操持天下權柄!
林如海回京後,地位當然高於他,以太師的身份理政。
但林如海向來舉重若輕,很少干涉具體政務。
到頭來,仍由他來掌權。
當然,也有不少人面色複雜,心裡更如同吃了黃連一般發苦。
若果真由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親自出面,為賈薔站臺正名,那……
天下忠義,還怎麼勤王?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瘋了嗎?!
果然,牝雞司晨,國之巨禍也!
賈薔立於御階上,淡然的目光橫掃百官,道:“昨天的事,諸臣工多有親眼所見者。本王到底是忠是奸,春秋自有定論。自本王十六歲出仕,所作所為,於社稷黎庶是功是過,青史必能分辯,本王不再贅言。
只一點,寶親王李景、義平親王李含,還有寧郡王李皙,將作為第一批宗室王公為天下表率,出海拓疆。
為嘉獎三王之勇,敢為天下先之擔當,本王給地、給人、給銀子!
朝廷上的官員,無論文武,想追隨前往者,朝廷非但不攔,還會給予嘉獎。
侯爵升國公,伯爵升侯爵,子爵升伯爵!
便是無爵者,也會賜予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