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鑾雖然已經舒醒,但身體仍然非常虛弱。
他用微弱的聲音問著榻前跪著的楊博:“所以,吳興邦被人刺殺,徐嵩不慎受傷辭去了閣臣之位?”
楊博低著頭,身體幾乎趴在地上回道:“是!”
他原以為會迎來來自至正帝的狂風驟雨,可誰知,皇帝在詢問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說話,整個萬壽宮後殿靜聞針落。
帝國最高的掌權者,天下萬邦的共主,以威權致天下三十七載的帝王,正在忍受著病體的折磨和暈眩的大腦試圖釐清昏迷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一切。
吳興邦的死,對於至正帝來說無關緊要。
因為在帝國最危難的時候,這位首輔的表現讓他大失所望。
吳的那些所謂人望、才學、眼光、理事的手段,在戡亂中似乎都成了笑話,也讓他這個皇帝的眼光成了笑話。
死便死了吧,只是他心學門人的身份,勢必讓將來的朝廷多生出不少事端來,不過看吳興邦的貨色便知他身邊的那些人都是些什麼胚子。
吳興邦的事情可以暫且略過,事後稍做補償即可!
徐嵩!
徐嵩啊!
至正帝閉上了眼睛。
“肋骨受傷在府中將養就是,但他卻在這時候離開!”
“這說明,這個傢伙已經知道接下來朝廷的安排,他是有意避之!”
“哼!他還是以前的那個徐嵩,事不能守心,便辭官守身!”
想到這,他緩緩側過頭去看向跪在地上的楊博,徐嵩出走,怕是也有他的功勞!
“咳咳咳!”突然,至正帝沒忍住,猛烈地咳了起來。
王吉趕緊上前,叫來兩個小太監將他攙起,自己則跪在榻上幫他輕撫後背。
折騰了一會兒,至正帝終於再次開口:“齊王到了嗎?”
王吉小聲道:“齊王殿下在殿外跪著呢!”
至正帝道:“楊博,你們先去全面候著!”
楊博連忙兩拜站起,倒退著出了殿門。
而至正帝的餘光卻瞥見秦硯依然跪在殿內,沒有挪動的意思。
至正帝看著這個已經服侍了自己幾十年的老傢伙。心裡突然一軟:“秦硯,你也跪安去前殿等著吧!”
聽到至正帝兩次醒來,第一次跟自己說話,秦硯突然老淚縱橫,連連叩首道:“陛~~~~下!”
這兩個字,就算是王吉等人也聽出慘切之情。
至正帝閉上雙眼:“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秦硯,你好自為之!”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出自唐太宗李世民寫給宰相蕭瑀的詩。
整首詩前兩句膾炙人口,“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蕭瑀出身蘭陵蕭氏南梁房,是梁明帝蕭巋第七子,隋煬帝蕭皇后的胞弟。
此人忠誠亮直,不徇私情,不越法度,但唯一的問題就在於偏狹,不夠有容人之量,難以稱得上“仁”。
皇帝用這句詩來評價秦硯,其實就是在給秦硯的事情做一個蓋棺定論。
秦硯不是蕭瑀,他所作的一切,不僅不“仁”,而且徇私枉法。
至正帝就是看在他服侍自己幾十年,身上很多的罪名不過是替他背來,故而才給他這樣一句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