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蜀王的想法,在徐鶴那碰壁後,沈家的選擇本就不多。
齊王這個人,沈默不看好。
而廢太子就不一樣了,雖然他看起來承繼大統無望,但沈翰原本致仕之前除了大學士的頭銜之外還兼任太子少師,跟廢太子張琰本來就有牽絆。
這時候,沈家不得已,投靠張琰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自從秦家倒臺後,皇帝對沈家摻和進立儲之事,以及刺殺徐鶴之事上,很是不悅,為了不刺激至正帝,沈默只能離開京城。
不過離開前,他卻留下了沈家的嫡子沈瑄,跟張琰進一步加強聯絡。
從這也可以看出,沈瑄所謂的分家,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為的也是讓皇帝平息東南倭亂之事,對沈家的不滿。
齊王張璨在張琰監國之後,一直很是安靜,這對於張璨的性格來說,本就十分可疑。
而且,張璨跟五軍營的關係雖然隱秘,但自從上次刺殺徐鶴之事後,張琰也從各方面打聽到,對徐鶴動手之人就是五軍營的人。
這就是他篤定此事是他親弟弟所為的重要原因。
這時沈瑄道:“殿下,雖然咱們猜測此事跟齊王有關,但這時候並不適合發難!”
見張琰一副不悅的樣子,沈瑄趕緊解釋道:“殿下,這事一是我們都是揣測,並沒有十足的把握!”
“二是現在正是韃靼圍城之事,凡事都要以守城為重,五軍營此刻正擔負著守城之責,這時候清算,恐怕會出大亂!”
張琰其實也知道這個道理,但他心裡始終咽不下這口氣。
沈瑄道:“殿下,只要你把京師守好,到時候天下之人對您的能力自有公論,等您登上大寶,再處理這些宵小之輩不遲啊!”
張琰聞言,雖然不情願,但也只能如此:“行,就聽你的吧!”
沈瑄聞言鬆了一口氣,接著他問道:“現在韃靼人的情況怎麼樣了?”
“已經攻破羅城!”張琰皺眉,“本王心裡很擔心啊!這種時候,還有人想著爭儲,簡直可恨!”
沈瑄想了想後對張琰道:“韃靼人本來就不擅長攻城,京師又固若金湯,只要城裡不亂,韃靼人只能望城興嘆!”
張琰點了點頭:“你說的沒錯!”
沈瑄又道:“現在最擔心的是韃靼人會用部分人馬看住京師,其餘大部劫掠順天府和周圍州縣。”
張琰聽到這就氣不打一處來:“這個徐嵩,出城這麼多日,竟然一點訊息也沒有,真是日久見人心,本王原本還以為他是股肱老臣,沒想到竟這點事都做不好!”
沈瑄沒有說話,腦海中卻不由自主想到了徐鶴。
如今形勢大壞,正是英雄崛起之時,可惜徐鶴雖然領兵,卻都是些不堪用的新兵!
不然以這位故友的能力,估計又能在這次危機上攪風攪雨,攫取資源和聲望了。
不過,這對於沈家來說,沒什麼可惋惜的,反倒是應該慶賀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