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宗雍熙二年開始,又進入了第三個小冰河期。
從雍熙二年開始,氣候急轉直下,江淮一帶漫天風雪的奇寒景象再度出現,
長安、洛陽一帶,在唐初可以種植的柑橘等果樹全都凍死。
而淮河、江南,長江下游和太湖全都結冰……
說到這,譚倫突然插了一句:“去年、前年太湖冬天也結冰了,冰上可行馬車!”
徐鶴點了點頭,這點他當時正在趕往京城的路上,大運河更別說了。
要不是毛褘組織人手一路提前鑿冰破開水路,他所坐的官船,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到達北京呢。
不過,這些景象,徐鶴是看不到的,毛褘早就安排人沿途先把工作都做了。
想到這,徐鶴心中感嘆。
自己到底算不算統治階級?
還沒當官,很多事情,他就已經看不到了。
譚倫道:“北宋年間,我知道一件事,似乎與狀元公所述之小冰……”
“小冰河!”
“與小冰河有關。”
“請子理先生道來。”
“聽家鄉老人傳說,元朝時,咱們宜黃還有大象呢!”
“不過,後來這些大象似乎畏寒,都往南遷到廣西、滇桂了!”
徐鶴點了點頭:“還有稻子,到了宋時,北方產米更少,除了旱稻可以種植之外,水稻在書上已經很少見了!”
“但是朱聖人在註解《詩經·唐風·鴇羽》中有云,稻,南方所食稻米,水生而色白也!”
譚倫是讀書人,這個例子對於他來說,屬於再直接不過的證據了,一聽到這個例子,他頓時皺眉沉思起來。
半晌後才驚道:“現在北方亦無稻,難道這天氣就不轉暖了?”
“不知道!”徐鶴實話實說,這個時代又沒有溫度計,他給不出詳盡的氣候資料對比。
不過……
“子理先生,從延德元年始,至至正三十六年冬。冬無雪的記錄只有兩次!”
徐鶴所說的冬無雪,不是指冬天不下雪,而是冬天沒有雪災。
而且延德元年到現在,廣東瓊州府萬州雨雪厚尺許的記錄,就有七次。
瓊州啊!
海南島!
尺許,就是三四十厘米。
海南島下雪,積雪三四十厘米!
想想頭皮都發麻!
譚倫心情沉重道:“所以狀元公是覺得,此為天災,人禍不過是小因?”
徐鶴搖了搖頭:“我說這麼多,只不過是想跟子理先生說,外有韃虜、倭寇肆虐,內有天災頻繁,咱們這些讀書人正在當用之時,為天下蒼生計,不能再鬥了!”
譚倫苦笑道:“照徐公子這麼說,天災這麼厲害,咱們還有希望嗎?”
徐鶴堅定地點了點頭:“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
“多難興邦啊!子理先生!”
譚倫聽到這四個字,整個身體忍不住微微顫抖起來。
「這章寫給地震中不幸的同胞!
也寫給所有哀慟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