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鶴要是生搬硬套,那絕對裝逼失敗!
至於最後的枯坐,估計就是李希顏最後的考驗了。
但是……
這位又是考驗自己,又是諄諄教誨。
他想幹嘛?
秦硯那幹得好好的,難道他要跳反大伯陣營?
不可能,那真是笑話了。
早就說過了,大伯就是個單車閣臣,一點勢力都沒有也不是,但絕對不如跟著秦硯和吳興邦混。
再說了,人家堂堂天官,雖然預設天官不是翰林,一輩子無法入閣,但這可是閣臣之下第一人。
他犯得著嗎?
徐鶴沉思很久,李希顏也不催,只是好整似暇,頗為期待地看向徐鶴。
終於,想通了的徐鶴道:“回稟部堂大人。”
“人和人的境遇不同……”
聽到這,李希顏眉目低垂,看不出神色來。
徐鶴繼續道:“但下官認為,不管做人做事都要未雨綢繆,勿要臨渴挖井!”
“我自做好我的事,其他留給時間!”
如果這個對答是作文,不知道李希顏會給徐鶴打多少分,但人生不是科舉,李希顏也不是考官,或者說,他是個不公佈成績的考官。
等徐鶴說完,他點了點頭道:“大同鎮譁變,參與譁變的是大同左衛兵備道管轄的兵丁!”
“如今出事,有人彈劾馮璞瑜御下不嚴。”
“你說,此時該不該換掉馮璞瑜,另派他人前往呢?”
大同總兵麾下設有副總兵1人,參將9人,遊擊將軍2人,守備29人。
九邊重鎮同時建立了一套與武官系統並行的文官系統。
巡撫為大同鎮文官之首。
巡撫之下分為四道,分別是陽和兵備道、大同左衛兵備道、分巡冀北道、分守冀北道。
每個道對應總兵麾下的一到三個路,主要負責各路的糧秣、監察、司法、整修邊防工程等事宜,同時分理軍務。
大同左衛出事,兵備道那個誰馮璞瑜肯定是沒有盡職盡責的。
但鬼都知道,那是秦某人在搞鬼。
呵呵。
馮璞瑜不過是替死鬼罷了。
但替死鬼就一定要死嗎?
真要處理了馮璞瑜,大同鎮的武將官兵們會怎麼想?
文官內鬥?
還是以後上面再安排這種好事,那就挑看不順眼的文官,在他管轄範圍之內鬧事?
此風不可助長。
徐鶴直接回道:“回稟部堂大人,此國家大事,本不應由下官置喙,但既然大人垂詢,那我就說一點!”
“馮璞瑜不可撤換,反而要嚴加責令其迅速安撫士卒,逾期考功降等!再逾,吏部擬文呈遞內閣嚴加申斥,並另派一員幹臣赴大同監督,待事情平息之後,招馮璞瑜入京問罪!”
李希顏看著自己寫給內閣的處理意見,心中嘆了一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