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鶴正神遊物外呢,突然聽到李希顏說話,他頓時被嚇了一跳。
緊接著,他起身回道:“稟部堂大人,鍾郎中都已經給我交待清楚了!”
“嗯,翰林院是個好地方,但也不是個好地方!”
“有人枯坐九年,然後泯然眾人!”
“有人枯坐九年,然後鳳凰涅盤!”
“都是枯坐,你說他們為什麼境遇各有不同?”
這個問題很超綱啊,造成境遇不同有很多方面。
時也命也運也!
這誰知道?
不過,天時和運氣,那都是為有準備的人服務的。
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你這人怎麼樣。
突然,徐鶴明白李希顏剛剛的舉動是什麼意思了。
他擰了毛巾卻不洗,就是想看看徐鶴會不會有眼力見識,幫他擰毛巾遞去。
徐鶴若是裝作看不見,那也許考驗在那時候就已經結束了。
做官,尤其是小官,最重要的是什麼?
有人說,業務能力強。
翰院要狗屁的業務能力,小夥子,你要會擰毛巾啊!
新人最難的是什麼?
自視甚高,剛到單位,覺得自己研究生畢業,你們這些老趴菜都是一幫大專生,叫我服務你們?
姥姥!
所以,能不能有眼力見是一方面,還有另一方面,李希顏是在考驗徐鶴究竟能不能放低姿態。
徐鶴又做到了。
至於倒茶,估計也是進一步考驗自己。
但估計李希顏也沒想到,自己的測試出現了偏差,徐鶴用石田三成的辦法,不僅完成了作業,還把附加題給完成了。
石田三成的故事究竟是什麼事呢?
石田三成出生於日本東山道近江國近江坂田郡石田村人,他的父親是地侍,有點勢力。三成從小被送進寺院修行。在當時日本,想要學習文化只有去寺院。在寺院裡的三成完成了啟蒙教育。
一日,身為長濱城城主的羽柴秀吉出外打獵時口渴就來到了寺院要水喝,方丈得知城主來了安排三成倒茶。
第一碗茶水送到秀吉手上,秀吉因口渴就一飲而盡。
喝完了以後,又讓童子來倒茶,第二碗茶水稍微溫熱了一些,秀吉也不著急徐徐而飲。
隨後秀吉就注意到了這個區別,於是要了第三碗茶。
倒茶上來後發現很熱,於是更加覺得奇特便緩緩而飲。待喝完了三碗茶後,秀吉叫來倒茶的童子,詢問道:“小孩子,你叫什麼名字啊”。
童子道:“小的叫石田佐吉”。
秀吉又問道:“你給我倒的這三碗茶水為何區別這麼大啊”。
三成又回答道:“大人,第一碗茶水是涼的因為您從外面進來一頭汗水,肯定口渴所以涼茶解渴,第二碗茶水您已經坐了一會兒且喝了水解渴了,於是小的就給您上溫熱的茶水讓您安慰一些靜靜心緒,第三碗茶水很熱是想讓您休息一下品品茶的滋味”。
秀吉聽後非常驚奇,覺得他聰明懂事,日後是個可塑之才,就向方丈要了三成。
後來,石田三成在豐臣秀吉死後,成為五奉行之首,掌握朝政,一時成為四島真正的掌權人。
不過,後來在關原合戰中被德川家康打敗,頭都被割了!
故事是這樣,徐鶴做出了一些小小的修改。
倭人不知養生之道,天朝上國的人,那可是從小就接受媽媽的教育,不能喝涼水,要多喝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