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朝殿試,只考一天,而且不給燭,這也是沿用了前朝的舊制。
宋代隆興年間,侍御史劉國瑞有“宮廷之間,自有火禁;貢舉之條,不許見燭”之句。
不過也有破例的時候,英宗二年時,江西人曾棨就曾經在殿試中破例點了蠟燭寫完了策問。
當時英宗親策於庭,可不是現在的至正帝,來著轉一圈就閃人了。
人家那可是真的從早監考到晚,每一個考生的文章都看了。
當他看到曾棨的文章時大驚:“貫通經史,識達天人。有講習之學,有忠愛之誠。擢魁天下,昭我文明,尚資啟沃,惟良顯哉!”
考試結束,直接授翰林修撰。
不過曾棨也確實牛逼就是,他文名很盛,年輕時就被時人稱為“江西才子”,那次殿試,一篇策文直接肝了兩萬字,英宗看完估計肝兒也顫了。
沒辦法,從沒見過這麼能吹的人。厲害,我給你狀元,你別再肝一萬字,吃不消!
當然,這些都是玩笑話,人家牛逼是真的牛逼。
不過徐鶴也有肝兩萬字的能力,但他肯定不會幹出這種事來。
一是本來就是冠冕堂皇的題目,皇帝壓根就沒想透過這種題目採納什麼意見和建議,他寫這麼多,不過對牛彈琴罷了,沒什麼意思。
二是,所謂言多必失,既然皇帝的本意是針對秦硯,那他寫得越多,他的個人立場就越清晰,說秦硯壞話,吳興邦高興了,萬一秦首輔知道怎麼辦?
歇歇吧,官樣題目那就寫官樣文章。
反正他對什麼狀元頭銜,也不過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態度。
想到這,他將墨細細磨好,蘸筆先將三代履歷寫了。
這時,邱騰轉轉悠悠來到他的身邊。
看完徐鶴的字,就連邱騰這種求全責備的老儒生都不得不感嘆,這小子的字是真的端正,不拿去抄書實在是太可惜了!
這殿中本來光線就差,這老夫子往旁一站,徐鶴直接就像在暗室寫字一樣,書寫感糟糕透了。
特麼,能不能往旁邊稍稍?
很煩有沒有。
眼看著老夫子不走。
徐鶴直接把筆擱下了。
邱騰見狀還以為他要思考,頓時饒有興趣的想看這小子怎麼寫這策文。
可眼看過去半炷香的功夫了,這小子還是閉目養神,一點沒有動筆的意思。
邱騰總不好一直站在他旁邊等人動筆吧。
無奈,他只好裝模作樣四處看了看,終於挪動了腳步。
這邊他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