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孔子用【聖人】,顏、曾用【大賢】、【亞聖】,齊桓公、晉文公用【霸主】,子產用【鄭大夫】。
甯武子是一個處世為官有方的大夫。
當形勢好轉,對他有利時,他就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為衛國的政治竭力盡忠。當形勢惡化,對他不利時,他就退居幕後或處處裝傻,以便等待時機。
孔子對甯武子的這種做法,基本取讚許的態度。
所以《老子》有云:“雖智大迷,是謂要妙”,雖然有智慧,卻要表現得很糊塗,這時哲人的要妙之處。
也就是後世茶室裡被掛難了的【難得糊塗】。
所以徐鶴的破題是什麼意思呢?
“甯武子並非僅僅因為愚而出名,但他的愚所取得的成就確實很大!”
很有意思的轉折關係。
“嗯,這個破題挺好!”徐鶴寫完之後也很滿意。
最後一題就有點不當人子了。
孟子題:“富貴不能至末。”
這題只要是讀書識字的都聽說過。
語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徐鶴看到這題,頓時笑了。
吳興邦出題還是挺有水平的。
他敢肯定,很多考生看到這題,肯定十分興奮。
這題我熟悉啊,圍繞孟子原文寫富貴這些毛病不就oK了?
呵呵!
錯了,文中索倫並非單說富貴,而是進口孟子所言,以富貴、威武、貧賤三者論述大丈夫的人格才是真正的考點。
戰國之時,聖賢道否,天下不復見德業之盛,但見奸巧之徒,得志橫行,氣焰可畏,遂徐鶴以為,大丈夫,不知由君子觀之,是乃妾婦之道爾,何足道哉?
一念及此。
徐鶴揮筆寫下:“有不可易之操者,大丈夫之品定矣!”
一個人有了不可改變的操守,那麼大丈夫的品性也就養成了。
做完四書破題,徐鶴長舒一口氣。
有了首藝和這三個破題,徐鶴相信,只要他接下來不要犯致命性的失誤,那進士於他而言,猶如探囊取物一般。
此時,天光大亮,旭日東昇。
初春的暖陽播撒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徐鶴抬頭看向號房巷道上方逼仄的天空……
彷彿看到一隻雲鶴掙脫藩籬,騰飛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