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藝終於完成,徐鶴長舒一口氣。
既然已經謄好,那就再沒去看的必要。
謄抄後的卷子就算發現了錯誤,也不能修改。
既然不能修改,那就算錯了,除了搞自己心態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所以他直接等試卷收幹後便收了起來。
盯著他的那個瘦小號軍此時早就哈欠連天了。
他是全程看著徐鶴寫文的。
徐鶴剛開始時,寫的速度奇快,可越到後來寫得越慢,旁邊的號房裡的舉人們,早就寫完一篇了,這人才剛剛寫完。
在這個瘦小號軍看來,估計這士子也就是個樣子貨,寫了沒多久就寫不下去了,肯定是腦子裡沒墨水了唄。
可接下來,這位的舉動再次讓號軍眼睛裡露出不解之色。
徐鶴寫完首藝,便將四書題中的其它幾份試卷一一攤在桌上,研究剩下的題目。
此時的他腦子清明,狀態極好,正好藉著這勁兒,一鼓作氣將幾張卷子的題一併破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道《中庸》題。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這句話應該是這麼讀:“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知】通【智】,達德,就是古今天下共同遵循的道理。
這不是徐鶴說的。
這……還是朱熹說的。
朱熹在《中庸章句》裡還說了,什麼叫德,什麼叫道。
達道者,天下古今共由之路,即《書》裡所謂的【五典】,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要知道的東西就是這五條,仁義說得就是他們了,勇氣,就是為了強化這五典。
所以達德之人,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達道雖人所共由,然無是三德,則無以行之。
徐鶴看到這,腦子有點暈。
朱熹這個人就是不喜歡說人話。
講的東西,總喜歡附加概念。
又是三德,又是五典。
不過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不就是程朱理學那一套嗎?
徐鶴用腳底板都能猜到,總裁官出的這題,邱騰肯定是最滿意的了。
那行,那就按照你邱騰喜歡的來。
徐鶴隨手寫下:“德進於天下,統言之而知人皆可以行道矣!”
什麼意思?
“德”作為天下古今同得之理,總而言之,說明了人人都能踐行人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