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行卷,就是唐代應舉者在考試前把所作之文寫成卷軸,投送朝中顯貴以延譽。
行卷有個好處,可以儘可能地發掘人才,有很多人臨考狀態不好,遺憾落榜。
但若有了行卷,綜合考察考生之前的能力水平,這樣就不會造成遺憾。
這樣做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平時成績+考試成績=綜合成績,考察效果比較客觀。
但不管什麼政策,都有人為操作空間。
因為行卷要投遞當朝顯貴。
所以貧寒士子無人推薦,行卷便不可能入得權貴之家。
而推薦之人也必然是體制內的高官,這就造成,今天我舉薦你的子弟,等過幾年你再舉薦我的子弟。
一來二去,權利近親結婚,生下來的全都是些畸形兒。
國朝沒有行卷之策,但為什麼這麼多士子還是爭先恐後,搶著要把自己的文章詩詞投送給這些官員呢?
一是風氣蔚然,大家都想著一步登天的好事,萬一哪位大佬看中了自己的文章,在外面一通鼓吹,雖然會試糊名,但文壇聲名鵲起,將來就算不做官也能混個如魚得水。
二是今天情況特殊,翰林院那兩位大牛在也就罷了,齊王和蜀王也蒞臨公府,萬一自己在這次文會上嶄露頭角,被這二位記住,那將來,這兩位親王中必有一人的登大寶……
那豈不是……
想想就讓人激動啊。
就在蓮玉堂前嘈雜無比之時。突然,公府伺候的下人喊道:“齊王殿下、蜀王殿下到!”
這聲音一傳到眾人耳中,現場頓時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勾頭看向從遊廊走近的幾人。
蓮玉堂中幾名便袍官員這時也離座起身肅立等候。
那幾人剛剛走到堂前,呂亨這個主人還沒說話,齊王張璨便越俎代庖道:“讓諸位大人久等了!”
堂中幾人趕緊下拜道:“齊王殿下!”
齊王笑道:“都起來吧,我跟三弟就是來姑父這湊湊熱鬧,不好喧賓奪主,大家不必多禮!”
呂亨呂汲父子:“……”
那幾名官員哪聽不出這是客套話,於是轉身又朝蜀王張瓅行禮時,可齊王此時已經轉身對堂前計程車子們道:“今天只論詩文,不論尊卑,大家都不用再行禮了,忒得麻煩!”
堂外一眾士子心悅誠服道:“謝過齊王殿下。”
齊王此舉,直接把堂內眾官員搞了個措手不及,他們還沒給蜀王殿下行禮呢,你這麼一說,這禮還行不行了?
彭正在張瓅身後,臉色鐵青,心中怫然不悅,但又不好說什麼,這時候說話,只會讓眾人覺得蜀王端著,不夠平易近人。
但好在堂中的翰林院侍講學士張瀾並未把齊王的話放在心上,而是率先躬身朝張瓅行了一禮道:“蜀王殿下!”
周圍幾名官員聞言這才如夢方醒,跟著行了禮。
蜀王張瓅似無所察,沒心沒肺笑道:“我二哥說的是,大家都別拘禮!都起來,都起來!”
張璨哈哈一笑道:“行了,行了,都入座吧。德夫賢弟,你坐我旁邊!姑父,叫人在我旁邊設張椅子,我要跟德夫賢弟好好交流下詩文!”
騷人那個尷尬啊,最害怕這種莫名其妙的親近好不好,雙方明明沒有達到那個關係,你就霸王硬上弓,很讓人不爽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