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中秋,徐鶴接到一封來自湖州的信。
原來是荊川先生、新任湖州知府唐順之的來信。
信裡先是對徐鶴考中解元給予了祝賀,又說了這陣子正好閒暇有空,便想邀請徐鶴去湖州南潯住些日子,正好嚐嚐當地南潯的大閘蟹和洵蹄。
自從上次沈府一別,徐鶴與唐順之便常有書信往來。
徐鶴除了請教學問之外,也聊些日常瑣事。
唐順之倒是挺欣賞這個小友,三五不時還寄點湖州當地的特產過來,徐鶴自然也要回饋一番。
一來二去,唐順之竟然在友人面前稱呼徐鶴為小友,這讓徐鶴的名氣在浙江也漸漸散播開了。
徐鶴本就打算這段時間【消失】一陣子,如今唐順之的來信,頓時讓他動了心。
把家裡的事安頓了一下,等了沒兩天丁澤從外地回來後,徐鶴問道:“松江那邊怎麼樣了?”
丁澤道:“放心吧,我叫王豬兒和小二盯好了,也都把該交代的交代清楚了,這才回來的。”
徐鶴點了點頭道:“那行,明天我們就去趟湖州。過去住一陣子。”
丁澤詫異道:“湖州?浙江現在常有倭寇騷擾,公子有什麼緊要的事情非要現在去嗎?”
徐鶴笑道:“無妨,到了無錫縣,太湖上有湖州府衙門的官船接我們過去!”
丁澤聞言這才稍稍放心些。
不是他謹慎,這個年代,無錫屬於常州府管轄,蘇州、常州雖然還沒有像浙江一樣倭亂糜爛,但也經常受到襲擾。
朝廷的蘇松總兵更是害怕倭寇之亂蔓延到南直隸,乾脆常駐蘇州府,前年還因為抗倭,死了個巡撫,一般人還真不敢這時候去浙江。
但有了湖州府的官船那就不一樣了。
因為浙江是倭亂的重災區,全省對軍備看得還是很重的。
就算是衛所兵,也比別的省份強了不知多少。
有了湖州府的旗號,若不是遇到大股倭寇或者真倭,是沒人敢輕舉妄動的。
知道徐鶴要去湖州,謝氏和顧姐姐免不了又是一陣叮囑。
等到出行之日,徐鶴特意把聲勢搞大,又是拜訪了陳華,又是在家中宴請了胡縣丞、歐陽俊、儲淵等人,直到全海陵都知道他要出門方才帶著丁澤南下。
徐鶴自從有了舉人身份,出門便也不需衙門開設的路引,一路上走走停停,打尖歇店,一邊瞭解大魏朝真實的百姓生活,一邊寫上了日記。
日記裡的內容也不拘內容,看到山川河流,便拿來與謝鯤給他的書對比。
古人畫輿圖是比較粗糙的,例如謝鯤給他的那本《皇魏列府山川圖》,把揚州到謝德夫老家宜陵畫得簡直面目全非。
河流僅標其名,搞個大概位置便罷,實際上鹽河直通揚州,在圖上卻出了江都便不見了。
而且河上的各處鈔關、巡檢水寨更是馬虎得不行。
若真靠這份地圖,打仗能掉溝裡去。
所以徐鶴第一要務,就是將沿途的地圖按照後世的比例尺畫個大概,當然,他也沒精力全都跑完,但遇到鄉老攀談一二,也比那種百年前的地圖靠譜得多。
其次就是尋訪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