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關防是您從不離身的,我一看就知道這是出了事,於是我叫來個識字的,看了你的信,這才知道你竟然辭官了!”
徐鶴聞言驚訝地看向方知府,只見他淡淡一笑道:“我那信你給同知吳大人沒?”
那老黃道:“我聽說是給吳同知的,就叫人把信送過去了,我怕您出事,這不,就追出來了!”
方知府嘆了口氣,起身拍了拍老黃的肩膀道:“這幾年辛苦你了,跟了我一個沒甚油水的知府!如今我辭官回鄉,你好好伺候下任知府吧!”
老黃聞言,頓時眼圈通紅哽咽道:“大人,你是個好官,你不能走啊!”
方知府搖了搖頭道:“老黃,你錯了,我雖然不貪,但清官未必是好官,最少我沒辦法讓百姓們有口飽飯吃,最少我沒辦法讓織工們活得像個人!你回去吧,心裡我都已經說了!朝廷會很快再派個知府過來的!”
老黃又勸了幾遍,但方知府心意已決,不肯回頭。
最終,老黃只能無奈抹著眼淚,一步三回頭地走了。
徐鶴見到這一幕,不由好奇道:“方大人,你……辭官了?”
方知府突然哈哈大笑道:“飲盡長江水,頭戴南樓月,回鄉讀讀書,寫寫字多好,這鳥官我早就不想當了。”
所謂南樓月是指太尉庾亮在武昌的時候,正值秋夜天氣涼爽、景色清幽,他的屬官殷浩、王胡之一班人登上南樓吟詩詠唱。
正在吟興高昂之時,聽見樓梯上傳來木板鞋的聲音很重,料定是庾亮來了。接著庾亮帶著十來個隨從走來,大家就想起身迴避。
庾亮慢條斯理地說道:“諸君暫且留步,老夫對這方面興趣也不淺。”
於是就坐在馬紮兒上,和大家一起吟詠、談笑,滿座的人都能盡情歡樂。
這件事出自《世說新語》,說實話,別看這本書在後世名氣很大。
但在國朝,正統的讀書人知道這本書的還真不多。
徐鶴於是笑道:“南樓之說,應該是指庾太尉吧,方知府真是博聞廣記!”
誰知方知府壓根不買賬,冷冷一笑道:“不能跟徐公子比,徐公子在沈家時與大宗師談笑不落下風,我一個舉人出生的小小知府,何談博聞廣記!”
徐鶴聞言,終於知道為什麼沈家三公子敢當庭羞辱他了。
舉人授官,知府也就到頭了,對於一個沒有任何政治前途,且處處仰沈家鼻息的知府,沈玞就算當眾羞辱,這方知府估計也沒辦法報復回去。
徐鶴雖然同情他的遭遇,但這就是社會現實,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接話了。
方知府見他沉默,於是對徐鶴道:“徐公子,莫要可憐我,送你一句話,小事要穩,大事要狠,沒人扶的時候,自己要站穩!我就是沒人扶,膝蓋又硬,沒辦法,想要站穩就得辭官!”
說完,他又對徐鶴抱了抱拳道:“一肚子牢騷,倒不是針對你徐公子,甚至不是針對沈玞那個紈絝子弟,只是方某覺得,這世道如果都是沈家這樣的人猖行於世,那距離大亂也不遠了,方某沒人扶,只好回鄉避難去咯!”
徐鶴聞言,想想歷朝歷代,官員捨得掛冠而去,他們經歷的都是什麼時代?心中不由震動。
方知府見他陷入沉思,於是笑道:“徐公子,有緣再見吧!”
看著方知府漸行漸遠的身影,徐鶴長身而起,對身邊的丁澤道:“咱們也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