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等方知府走後不久便也起程了。
因為這兩年揚子江官匪都不安生的緣故,所以在來之前,徐鶴已經給此行制定了行走的路線。
他沒有從松江府坐船經河堡中所到崇明,然後在轉到海門或者通州。
這一片操江軍操江軍巡防很是頻繁。
經過上次揚州的事情,徐鶴很怕萬一被人惦記上,所以,只能多走陸路。
陸路就是從嘉定到太倉州、常熟、京口一路到靖江附近,然後坐船到泰興,最後北上去海陵。
這一路雖然辛苦,但大城最多,也最為安全,只要你別沒事往那偏僻的地方去,還是很安全的。
兩人走了兩天,在常熟和京口住了兩晚。
第三天一早便遇到了過江來接的小二。
別看小二家就是個距離揚子江很遠的普通小城漁民。
但其實他們這種家庭跟長江兩岸不少水上討生活的勢力都有七拐八繞的聯絡。
當然,不是說小二他們家通匪,只不過,這年頭各行各業的老百姓,都知道要聚攏在一起,遇到事情才好抗爭。
就像太平天國時候的捻軍,捻是什麼意思?
聚攏!
很形象的一個字,說的就是小二他們這種家庭和板刀面、餛飩麵的關係。
平日裡大家沒事不招呼,但若是遇到日子過不下去的年月,那就一呼百應,抄刀子大家一起造反了!
見到小二,徐鶴和丁澤還是挺高興的。
三人都還年輕,見面也沒什麼拘束,徐鶴招呼小二坐下來一個吃個早點。
小二也就一點都不客氣地笑著坐了下來:“公子,我爹請咱那片地行首跟京口這的勢力都報備過了。喏!”
說話間,他從懷中摸出一個小紅旗道:“到時候把這東西掛在船頭,江上討生活的那些人不會來招惹,就連操江軍看到了也不會盤查!”
徐鶴聞言,好奇地從他手上拿來那面小紅旗。
紅旗不大,背面寫著一個【蘇】字,估計是這一片管事的大當家姓氏。
看完後徐鶴笑著將旗還了,然後招呼店家多上點乾糧,讓小二和丁澤兩人吃了個飽。
吃完飯,三人來到江邊,小二指著遠處一條船道:“來時那條船已經有活了,這是我找得回去的船。”
丁澤笑道:“這船靠譜嗎?船老大不會到了江心翻臉不認人吧?”
小二聞言頓時變了臉色,呸呸呸地吐吐沫,把丁澤搞得有些莫名其妙。
小二正色道:“丁哥,你不跑船不知道,這種話不興說!”
丁澤難得說句笑話,沒想到還被年紀小的小二給訓斥了,搞得他有點不好意思。
不過小二倒是一笑道:“船上人,規矩多,丁哥你別放心上!”
上了船後,徐鶴見這船很乾淨,船老大也是個看起來寬厚的老人家,於是便放下心來,自己在艙內看書。
不久後,船便朝江北駛去,過了約莫一炷香的時候,突然外面丁澤道:“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