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水陸要衝,海陵縣便在此地設了個巡檢司,專攝緝盜剿匪。
徐鶴的舅舅謝斌正是此處巡檢,巡檢是從九品的小官,這職位謝家已經襲了三代人。
雖說巡檢也是官,謝斌手底下還管著二十多個司兵,但在徐鶴印象中,舅舅家也就是比普通人過得稍稍好些。
因為要供兩位表弟讀書,家裡用度也是緊緊巴巴,即使是這樣,徐家有難處,舅舅舅母還是能幫則幫,從不推諉。
又過了一會兒,兩岸邊停泊的小舟多了起來,不遠處的岸邊,一個小小的集鎮印在眾人眼簾。
“哈……欠!”騷人恰在這時打了個哈欠醒了過來。
見船上其他三人全都一臉怨念地看著他,謝良才有些莫名其妙:“到了?你們怎麼都看著我?有眼屎?”
說完用手擦了擦眼角。
這傢伙倒真是好命,昨晚三人緊張了一夜,而這廝……,睡在船上比睡在床上還舒服的樣子,讓三人真想揍他一頓。
等眾人上了岸,郭小二將自家漁舟找個碼頭停了,便跟著三人一起進了鎮子。
徐鶴沒有直接去舅舅家,而是買了些果蔬點心,又買了兩匹布帶上,這才循著記憶朝舅舅家走去。
謝斌家就在鎮子東頭,距離巡檢司的水寨不遠。
就在四人在集市裡朝東邊行去之時,突然徐鶴髮現不遠處河裡行來五六膄吃水頗深的小船。
每條船上都寫有【鹽場】二字。
謝良才見徐鶴朝那幾艘船看,於是笑道:“這是運鹽的船。”
“鹽船?”徐鶴有些不解。
這時,小二開口道:“這些是從各大鹽場運鹽到咱海陵的船。”
徐鶴聞言瞭然。
原來,兩淮鹽業自北宋開始興盛起來。
到了本朝,朝廷非常重視鹽業,太祖時在兩淮、兩浙、長蘆、山東、河東、福建 6個主要鹽區設立都轉運鹽使司(簡稱“運司”,長官是都轉運鹽使,簡稱“運使”),在其他產鹽地區設有 7個鹽課提舉司等衙門負責管理各鹽場的食鹽產、銷事務。運司等鹽業部門統轄於戶部,不受地方政府節制。
而長江以北的黃海沿岸,就是兩淮重要的鹽場聚集地。
這些運鹽船想來是附近東臺場、安豐場、富安場往揚州運鹽的鹽船。
看著船隻吃水如此之深,謝良才道:“這些船裡的鹽,到了揚州便化為鹽引供鹽商購買,鹽商買了鹽再轉運各處,其中你們徐家村附近的鮑壩便是出了名的鹽稅關,商人取了鹽在那交完稅才能販賣!剛才說獲得那幾個鹽場一年出鹽就有約莫六百多萬斤,可想而知朝廷光是收稅就要收來多少錢糧!”
徐鶴聞言暗暗咋舌。
鮑壩就在徐家村不遠處的河面上,沒想到這麼個小小鹽稅關竟然是大魏朝重要的鹽稅來源之一。
幾人一邊說一邊聊天,很快就來到徐鶴舅舅謝斌住處。
謝斌家院子很大,門房老漢見到徐鶴後驚訝地辨認了半天,終於確認是自家老爺的外甥,老漢連忙將眾人引入院內。
不一會兒,從堂屋裡走出一個三十多歲的大漢來。
來人蓄著一把濃密的大鬍子,見到徐鶴後驚喜道:“小鶴,是你來了!”
徐鶴連忙上前見禮:“舅舅,舅媽怎麼樣了?”
謝斌聞言,神色黯然:“冬天裡受了風寒,一直咳嗽,開春本以為會好些,沒想到前兩天突然咳血,大夫說……大夫說可能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