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的那件“裝備”,其實也談不上先進。
釣魚佬應該都知道,釣竿按其節數可分為:單節竿、多節竿和插接式釣竿。
單節竿也稱獨龍竿,由竹或其他材料製成只有一節的釣竿。竿長一般4米左右,具有不易斷裂、柔韌、經久耐用等特點,缺點是攜帶不便。
多節竿有2一20個介面的釣竿。具有攜帶方便的優點,缺點是介面處易斷裂。
而多節竿又分插接式釣竿和抽出式釣竿兩種。
所謂的抽出式釣竿,很好理解,就像我們平時用的縮骨傘一樣,其竿體為空心,可將數節竿收縮於底柄的杆管內。使用時,一節節拉出來,不用時,從底部一節節退入。
這種竿便於攜帶,但堅實性不如插接式釣竿好。
至於插接式釣竿是由數節竿體相互插接組成的釣竿。
在安裝時,是由細到粗一節一節插接起來。特點是介面嚴密,釣竿受力後的整體效能好,竿體較細。
這種釣竿,其實在民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因此,才說趙老的那件“裝備”談不上先進。
有人可能會吐槽周益民拿出有輪的釣竿很不妥,覺得那是現代的產物,那個時代並沒有。沒有輪的釣竿,一律被歸類為手竿。
然而,這種擔心反而多餘了。
事實上,有捲線器的車竿形象資料最早見於宋代。
我國宋代名畫家馬遠畫的《寒江獨釣圖》中,釣者手持的釣竿,就是一種帶卷線輪的釣竿,它和現在釣魚用的車釣竿極為相似。
如果以他畫中的形象資料作為我國開始使用遠投竿算起,那麼,帶卷線輪的漁竿在我國出現,至少有800多年的歷史了。
此外,《古今圖畫整合》收集有明代《釣車圖》版畫一幅,畫面是一個釣翁,左手持輪竿,右手收線,一隻黿正被拉出水面。
這說明在明代輪竿已在民間相當普及了。
也正是如此,周益民才敢大大方方將那套釣具送出。
面對趙老的詢問,周益民並不慌,微微搖頭道:“不知道,朋友送的,是國外貨也不一定。”
外國貨又怎麼樣?
別看現在中國好像很封閉,但國內的進口貨還真不少,像手錶之類,不少都是國外的品牌。
尤其是在友誼商店,外國貨一大堆。
大家也知道,友誼商店和普通百貨店不一樣,最初只對外賓開放和服務。
它賣的東西是市面上見不到的,很多商品在當時屬於“特供”。
比如魔都梅林的罐頭、津門起士林的西點、蘇州的雙面繡、杭州的織錦、京城雪蓮的羊絨衫、國人熱望的腳踏車、手錶……
而進口家電和威士忌、萬寶路等,更是這裡的專賣。
如今,友誼商店更是有一個口號:市面上有的商品,我們這裡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們必須有;外國時興的,我們也得有!
所以,哪怕周益民承認是外國貨,也沒啥問題。
趙老也不糾結是不是外國貨,對周益民送的這套釣具非常滿意,愛不惜手。
“益民,有心了。”
如果是別的東西,他可能就不收了。但這麼好的釣具,他真有點拒絕不了。
指望這套釣具給他挽回顏面,在釣場上大殺四方呢!他腦海裡,已經想到自己不斷上魚的場面,吸引所有釣友們的目光。
他恨不得現在就去找位置,甩幾竿。
不過,趙老也不會白要周益民的“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