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喝足,周益民先回四合院,跟丁主任要了地址,晚點直接過去。
去那種老幹部家,不能空手去吧?
周益民琢磨,帶點什麼過去好。
不管後面起風怎麼樣,多認識點大佬還是好的。大佬的訊息靈通,出什麼事,能提前通知一聲,不至於太被動。
周益民打聽到,丁主任的老丈人是位資深釣魚佬。
看來,那些穿越者前輩去釣魚偶遇退休大佬,是有那麼點道理的。不過,即便有那樣的機率,周益民也懶得去“偶遇”。
釣魚佬喜歡什麼?
那當然是釣具呀!
後世的釣具可謂是五花八門,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有魚竿、魚漂、魚鉤、魚線、鉛墜等。
而每一樣釣具,都有不同的材質。比如魚竿,有玻璃鋼的,碳素的,碳纖維的等等,價格不一。
針對不同的魚,有不同的釣竿、魚線、魚鉤、魚漂等。
就連魚餌,也有不同型別的。
所以,在後世網路上有句話叫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實際上,哪止窮三年呀?釣魚的用品,那樣不要錢?有些好點的釣竿,好幾千,甚至幾萬元的。
而且,釣魚會上癮,有些人為了釣魚,班也不去上了,過分點的老婆都不要。
周益民心想,送一支釣竿?
腦中商超有釣竿,還不便宜,從十幾塊到兩三百元的都有。
這年代的釣竿都很普通、簡陋,好多都是手工鉤、手工漂,墜子是用牙膏皮做的,而釣線是尼龍線還用豬血染過的……
當然了,像丁主任的老丈人,或許能接觸到這時代比較先進的釣竿。
思來想去,周益民買了一套普通的釣具。
說是普通,放在這個時代,就挺先進的了。
碳纖維的釣竿可不敢拿出來。
雖然碳纖維複合材料在五十年代就被髮明出來,但最早用於航*天航*空事業,以及軍工上,屬於西方對我國禁運的物品之一。
那其實是一種在1000度高溫之下,才能形成的無機纖維材料。相比其他同類,它的質量更輕、強度更高,可應用的領域也更加廣闊。
作為後世來人,周益民清楚,我國舉全國科研之力組建的研究團隊,花了整整四十年,都未能打破壟斷。
卻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漁具製造廠意外解決,實屬讓人有點哭笑不得。
那得從八十年代一家快破產的小廠子說起。
陳光威被指派去鎮上一個石化科研器材廠當廠長。本以為是個好差事,沒想到竟接了個“燙手山芋”。坐在廠長辦公室的陳光威驚訝的發現,這個不大的廠子,竟然欠了一筆76萬元的鉅額款項。
不僅如此,連工人的工資,也已經拖欠了整整半年之久。整個廠子,稍微有點技術的,都已經“提桶跑路”,只有一些幹體力活的底層工人。就算是這樣,這些工人也就只剩下來35人,還個個怨聲載道、牢騷滿腹。
沒錢、沒人、沒技術,可以說與破產僅有一步之遙。
為了把廠子盤活,陳光威不得不低三下四的找到環球漁具,希望給他們做代工。可是這個環球漁具本身也是給日本人做代工的,這給代工的做代工,利潤也就可想而知。
後來,硬生生讓這家小廠子做出了碳纖維。
傍晚時分,周益民帶著那套釣具,來到了一大院。這片大院,明顯優於普通四合院,一看就知道不一般。
門口還有士兵把守。
周益民上前諮詢兩句。
“你站這裡稍等,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