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們退上高處。”
暗鐃鎩的圓陣已然有了缺口,魏王捉過李衝的手,從圓陣後方開口處退了出去,直上王座高臺,竟然大喇喇地坐了下來!
王神念與康桑已經纏上了那名喚做阿吉的少年。
王神唸的短鎩並不比對方更快,但他有兩柄,他還有臂盾,他還有隊友。
康桑的劍樣式奇特,是一柄夜魄啼古劍,劍身蛇形如波浪般彎曲。
少年的劍與那蛇形古劍一觸,便會沿著波浪線摩擦滑動,被卸去大半力道。
可是那少年連眉毛都沒有皺一下,迅速適應對手,調整著自己的套路。
此番一十三劍雖然明顯刺出得慢了些,但雙鎩兩盾一柄劍也只是堪堪將其盡數擋了下來。
康王以二敵一,竟然連一點攻勢都取不到。
但他們本意也並非想要進攻,他們只想將少年拖住,
只有他才是戰局的關鍵,只有他才能突破暗鐃鎩的防禦,只要拖住他,主動便始終掌握在魏軍手裡。
不過那些刺客此時也是一般心思,
封魔奴與三名義子率先夾攻康王,想幫阿吉分擔一下壓力。
元法僧,劉贏與慶雲三位一體迎了上來。
三人的武功比起封魔奴都想去甚遠,但又高出那三犬一截。
不過三人優勢互補,配合日趨默契,這一番短兵相接倒也是全然無懼。
元法僧的大手印大開大合,主要起到撐開打鬥空間,壓制封兲掌法的作用,
而劉贏和慶雲劍術雜學百家,均自成一格,東一招西一劍的施展開來,竟也讓封魔奴的截劍道一時無跡可尋,佔不到上風。
魏王獨坐高臺,指點江山,笑著對李衝道,
“慶雲那少年的進境當真可稱神速。
孤初見他時,他的劍術最多也只能和崔休閭龍駒這樣的小字輩一爭短長。
可是短短不過一月光景,卻已經能和封魔奴這樣的人物走上幾招了。
此人若是真能為孤所用,實乃快事一件,當浮一大白!”
李衝立在魏王身旁,神情非常緊張,生怕有人不顧一切越過圓陣,直奔高臺。
但天子出言,他也只有恭謹對答,
“回陛下,慶小俠難道不是已經為陛下所用了麼?”
》》》》》敲黑板時間《《《《《
夜魄啼(yavadvipa),既今日爪哇島,《後漢書》稱葉調國。前文困住佛家大能達摩祖師的葉調天蠶,也既東南亞皇蛾,同出此地。在康泰《吳時外國傳》中,此地稱斯調,晉時《法顯傳》,此地稱耶婆啼。晉與南北朝近,本文取此音。
《三國演義》中赫赫有名的董卓帳下督華雄,在早期版本的《三國志?孫堅傳》中本作都尉葉雄。《廣韻》也記,葉:又姓也。吳志孫堅傳有都尉葉雄。《通志·氏族略》,《資治通鑑音注》均做葉雄。今本《三國志》取《四庫全書》本已改為華雄。之所以有葉華之誤,一說葉雄本姓yava。東漢永建六年,葉調使節訪華獻貢,子孫留於華,以葉為姓,傳名竹帛。《後漢書》記:順帝永建六年,日南徼外葉調王便遣使貢獻,帝賜調便金印紫綬。
金印紫綬,乃是王侯之制。傳名竹帛,名垂青史之意。觀《後漢書》《三國志》二史,葉氏留名其上,僅葉雄一人而已。時葉氏並非望族,在當時九品中正制度下,可以忝為都尉的葉氏士族,也就只可能是葉調葉氏一支。yava發音近葉近華,後人或有所誤,評話口口相傳,引為華雄。宋代之後三國相關評話幾近定本,修書人將《志》反錄為華雄,《通志》既持此觀點。
在吳人的大航海時代,康泰曾登此島。本文中康氏後人康桑持夜魄啼古劍,便是這個原因。關於康氏,其實還別有一段淵源。我們知道半島三國高句麗,新羅,百濟統一於新羅。新羅崩盤後,一個叫泰豐國的國家崛起,一統半島,才有了後來的王氏高麗。王氏高麗開國國君高麗太祖名喚王建。
這個王建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號稱”是唐朝皇族後裔(那tmd怎麼姓王?)。所以王建的父系身份是靠不住的。但是其先人母系身份卻的的確確來自中國。根據《編年通錄》,《高麗史節要》記載,衛康叔的六十八代孫康虎景,既半島信川康氏祖先。康虎景有子康忠,又有子康寶育。康寶育生康辰義。康辰義嫁給了一位唐人,劃重點,唐人,生了王帝建。王帝建就是王氏高麗懿祖,是太祖王建的爺爺。信川康氏譜牒詳細,結合二史當為可信之據。
王帝建其實是貨真價實的中國血統,母為衛康叔之後,父為唐人,至於是不是什麼皇族,那就不知道該怎麼論了。至於康氏是如何流落半島的,我們提到過東吳的大航海時代,代表人物康泰;也提到過東吳海上發兵支援公孫淵,最後因為公孫淵降魏不得已止步百濟。而半島康氏望出信川,就在漢江以北,公孫淵勢力範圍最南端,應該就是隨此次東吳遠征登陸半島的。
綜合上述證據鏈,衛康叔—吳康泰—信川康氏—康氏女與唐人生王帝建—高麗太祖王建,處於一條血緣鏈上。本作中的康桑也設定在這條傳承之上,康桑這個名字的寓意也已經非常明顯斯密達!
另,夜魄啼古劍,既今馬來克力士劍,蛇形短刃為其經典造型。金庸先生在名著《碧血劍》中,也曾以渤泥國開篇,暗喻金蛇劍形出處。馬來劍與大馬士革刀,日本武士刀並稱世界三大名刃。在地圖上看看位置,怎麼都是鄰居呢?這種鍛冶文化究竟來自哪裡?若我掏出吳鉤,昆吾與龍泉,無論年代品質,可一戰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