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間,其唯一的成就,可能就是讓扶桑朝野達成共識,“眼看就亡國滅種了,再不徹底革新不行了”。
於是呢,其隊友幕府作為舊時代的標誌,被徹底掃滅——從這點來說,幕府搞公武合體,就是找了個豬隊友自尋死路。
而倒幕之後的維新時期,扶桑小朝廷是各種扯後腿,操縱人心、爭權奪勢,然後各種愚弄民眾,堪稱是貽害百年。
後世說扶桑維新不易、各種難得,因此對小朝廷多加褒獎,其實事情都是別人乾的,小朝廷冒功而已——摘果子聽過沒,說的就是這些人。
在直秀原本的世界,大家的共識是:
“扶桑皇室在維新中起到了旗幟的作用,促進了力量團結,而且其作為扶桑社會的標誌,有利於形成民族意識。”
翻譯成人話,就是“吉祥物不好找,有一個就不錯了,且行且珍惜”。
但以直秀的看法,好不容易推翻幕府這座山了,沒等輕鬆多久,然後皇室又成了霸王爹,這是何苦啊,所幸一波都帶走,乾乾淨淨、清清爽爽,這有多好啊。
當然了,好飯不怕晚,事情得一步一步來。
相對皇室公卿,幕府雖然也不是啥好餅,但畢竟此時還有革新的願望和動作,那就先湊合一段再說,在沒準備好前,畢竟要珍惜資源、廢物儘量利用嘛。
因此,這文久二年(1862年),小朝廷還沒把扶桑搞得四分五裂,這幕府和諸侯之間還留著一點的互信基礎,加上朝野又都有志於革新,因此直秀才認為內部條件不錯。
過了這個村,可沒有這個店。
等到了後面慶應革新的時候,與其說是革新,其實不如說是幕府自救,跟挽救扶桑啥的,真扯不上太多關係。
而且呢,除了外敵有旁騖、內部有共識,在這些利好之外還有好處:
如今的扶桑動盪,源於對外開埠導致的物品短缺和物價飛漲,可扶桑馬上就會得到喘息的機會。
原來,這米人南北之戰不是打起來了麼,1860年歐羅巴的棉花可是有85%來自米國南方,從現在到1864年8月的莫比爾灣海戰結束時,這米人南方的棉花供應量是逐漸減少直到為零的過程,除了英吉利有天竺這個新棉花產地,其餘歐羅巴諸強的紡織廠,那可就大批歇業了。
而棉紗、棉布呢,可是佔了輸入總額的一半以上,這不就有效緩解了扶桑的貿易衝擊麼。
此外,還有兩個利好:
米人自己人打的熱火朝天,完全顧不上與扶桑貿易,這是一個;
另一個嘛,亞羅號之戰結束也兩年了,雖然中華還有長髮之亂,但對外貿易也有所恢復,因此無形中也減輕了不少扶桑的壓力。
所以啊,此時的文久革新,天時、地利、人和都基本湊全了。
原本沒搞好,是因為胃口太多加上操作失誤;可如今直秀亂入了這麼多年,幕府和扶桑都多攢了一些底子,再搞不好,嘿嘿,幕府那就該亡!
而今天的橋本綱紀接風洗塵宴會,其實就和文久革新的下一步大動作有關——真當大家沒事過來捧靴子啊,不可能的。
橋本綱紀雖然現在身上沒啥役職,可在座的都是訊息靈通人士,早就知道,幕府大老慶永屬意他接手兩件大事:
一個呢,是在江戶開辦西洋式大學。
另一個更了不得,據說
是橋本自己請命,要求主持建造一所西洋式造船廠。
而這兩件事,其實都發軔於橫濱勸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