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入藏通道有兩個。
一個是西邊的四川地區,從這裡進出藏地的地形比較陡峭,會有比較強烈的高原反應。
另外一個就是蘭州這邊的,透過西寧走漢藏古道進入藏地,當年在唐王朝時期,吐蕃強大多次進攻大唐,就是從蘭州方向開展的。
現在藏地使者要和中原取得聯絡,也都要從蘭州這邊走,所以日後如果要繼續影響藏地,也需要控制蘭州。
第三個就是關中門戶了,這自然不必多說,蘭州從唐代中後期開始就是守衛關中的軍事重鎮。
第四個是草原門戶,黃河從蘭州市區邊上流過,往東北方向就是河套地區,這裡同樣也是進入草原的重要通道。
高務觀在信中寫明,如果佔領蘭州,那東南就可以和草原上的五原城取得聯絡,運輸武器補給到五原城了。
西域,藏地,在蘇澤心中,這都是必須要控制的地區,蘭州在蘇澤心中的重要性確實高。
蘇澤將這兩封信交給了陸軍部,讓林良珺評估一下第七旅的戰鬥力,結合高務觀打探到的情報,確定要不要攻打蘭州。
陸軍部的回覆也很快,其實陸軍部也早就想要對蘭州下手了。
不過內閣那邊倒是有不同的意見。
肅王在蘭州興辦工商,是大明為數不多的開明王爺。
徐渭認為蘭州並不是那種吸食民脂民膏的昏庸宗王,反而一直在明廷都放棄了西域地區的情況下,靠著自身的威望在維持著中原在西域的影響力。
徐渭認為可以派遣正在湖廣的第二旅團長朱華燁前往蘭州,勸降肅王。
朱華燁是當年鳳陽首義朱聰浸的兒子。
朱聰浸原來是陝西的宗師,因為上書嘉靖,請求皇帝解除宗師的禁錮,允許活不下去的宗師不要再領祿米,而是讓他們自由生活而被流放鳳陽。
後來蘇澤攻打鳳陽的時候,朱聰浸這位明廷宗親在鳳陽起義開門迎接王師,後來被蘇澤任命為鳳陽巡撫。
朱聰浸在鳳陽巡撫任上竟然還真的做的不錯,因為辦事秉公執法,還得到多次嘉獎。
後來東南官制改革後,朱聰浸又調任南京知府,負責京畿治安,也乾的非常不錯。
現在吏部已經決定推舉他做貴州總督,全面負責貴州的軍政民政工作,朱聰浸也是如今東南官員體系中職位最高的大明宗室了。
而他的兒子朱華燁當年生擒景王,也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升任了第二旅的團長。
蘇澤也覺得徐渭的建議不錯,可以先讓朱華燁去和肅王談判,如果肅王願意無條件投降,那日後也可以在其他地方補償一下肅王,畢竟守衛西域這些年,肅王一脈和雲南黔國公沐家一樣,都是有貢獻的。
在湖廣的朱華燁接到命令,立刻脫下軍裝北上,馬不停蹄的趕往蘭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