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野外艱苦行軍,不需要在熱帶雨林中作戰,不需要在平原上衝鋒。
連行軍都可以乘坐火車,就可以迅速完成換防,這樣的日子誰不願意呢?
對於這種防禦學說,熊況是嗤之以鼻的。
在他看來,光靠著防守就能消滅敵人嗎?
將稜堡修到山東,難道還要修到京師嗎?
這種防禦學說,完全是放棄了東南的武器裝備優勢,放任明廷追趕東南的軍事優勢。
熊況提出一種和防禦學說完全相對的進攻學說。
熊況對著手下的學員說道: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在敵人組織起來之前擊潰敵人,就是最好的防禦!”
“但是進攻也不是無腦的衝擊敵人的陣地,更不是衝向敵人的火炮和火槍去送死。”
“打仗需要的是這個!”
熊況指著自己的腦袋說道。
“進攻是最需要思考的戰爭行為,比起死板的防守,進攻需要思考戰場的各種情況,並且制定和戰場局勢完全不同的戰術。”
“總之,防禦是懶惰的作戰,防禦只需要按照操典,照本宣科的建造防禦工事,然後躲在塹壕中和對方對射就行了。”
“但是進攻是需要動腦子的,需要透過腦力和意志取得勝利。”
熊況開始介紹他用騎兵擊潰了漢陽明軍的例子,熊況講解的很詳細,將雙方情報上的博弈,到臨陣佈局,到最後的戰術,都進行了詳細的解析。
手下的學員們如痴如醉,作為年青一代中最優秀的指揮官,熊況對於戰爭的思考,是東南軍方內部最前沿的思想。
而選擇加入騎兵獨立團的軍官,往往也都是崇尚衝鋒和進攻的信徒,他們對於熊況這套進攻學說很喜歡,用獨立團的名言,“寧可在馬背上衝鋒戰死,不願意在塹壕中窩囊的活。”
熊況講解完畢,接著說道:
“進攻,不是讓手下計程車兵送死,相反,在進攻中士兵是比防禦時更重要的資源。”
眾人有些不解。
熊況說道:“在防禦的時候,士兵只是一個數字,陣地只要有後勤補給,無論多少士兵都是可以消耗的。”
“在防禦中,指揮官們在意的不是士兵的傷亡,不是消耗的補給,他們在意的是什麼?”
軍官們面面相覷,他們回答不上來。
熊況說道:“是戰線!”
“在防禦學說的信奉者中,防線,防禦工事,是比士兵更珍貴的東西。”
眾人紛紛點頭,如今防禦學說在軍校中很流行,幾乎所有軍官都接觸過防禦學說,他們理解的點頭。
熊況說的沒錯,防禦學說最重要的是防禦,而防禦最重要的就是塹壕和稜堡,是防線。
相比之下,士兵不過是防線中的耗材。
熊況繼續說道:“防禦學說的軍官們,需要思考的不是士兵,而是後勤、裝備、防線,我當然不是在道德層次上批判他們,甚至我也認為他們的做法沒錯,這是防禦學說的戰爭性質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