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打通西域絲綢之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高務觀並不覺得這個目標很遙遠。
西域本身就是第一個地理概念,從來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戰亂舞臺。
即使是如今的西域霸主瓦剌人,也不可能和中原王朝一樣,控制整個絲綢之路上的所有地區。
在唐代的時候,留守酒泉的歸義軍,就靠著一座城市控制了西域很久。
如今五原城還有東南背後支援,還擁有更厲害的科技和更強大的武器,高務觀相信一定能夠打通西域,建立新的路上絲綢之路。
甚至高務觀還有一個想法,他從沒有向任何人說起過。
如果能夠建造一條鐵路,連通整個草原,串聯西域所有的王國,直接將貨物運送到中亞。
那帝國的西部邊疆,只需要一座城市就能完全控制,草原將會永遠的成為中原的一部分,再也無法威脅中原王朝的統治。
路還是要一步步走,高務觀抵達五原城後,立刻開始實踐自己的後勤學說。
高務觀認為,現代戰爭打的就是後勤,比拼的不再是一場戰役的成敗,而是誰能夠擁有更好的後勤,更強大的動員能力,誰能將士兵和武器彈藥送到前線。
高務觀認為,後勤是一場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在湖廣,熊況正在給臨時搭建的校舍中,給新籌建的第二軍校的學員們上課。
設在武昌的第二軍校,培養的是陸軍基層的軍官。
如今校舍還沒有蓋好,但是武昌這邊已經迫不及待的弄了一排臨時的房屋,開始招收第一批的學員。
沒辦法,如今整個東南實在是太缺乏軍官了。
在臨時課堂上,熊況正在講課。
“進攻!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唯有進攻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如今東南內部,已經出現了一種軍事上的防守學說。
所謂防守學說,並不是說不主動出擊,而是認為防禦是比進攻收益更大的戰爭方式。
執行防禦學說最好的部隊,就是徐州的第五旅。
第五旅用一個旅的兵力,在稜堡、塹壕、鐵絲網和火車,建立了穩固的徐州防線,多次擊敗了明廷幾倍於第五旅兵力的進攻。
明軍花費再多的兵力,也很難突破徐州防線,而且每一次明廷進攻,都會付出比東南更大的損失。
可以說是第五旅一個旅,就牽制了山東的三鎮新軍和明廷河南新軍。
防禦學說的軍官們,認為在這個火炮和火槍的時代,進攻是非常不划算的。
東南只需要將塹壕和稜堡推到山東,推到濟州城下,就能夠擊敗敵人。
戰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引導敵人進攻自己的陣地,而不是主動去進攻別人防守好的陣地。
不得不說,防禦學說在東南軍方內部,已經變得越來越有市場。
這種學說有市場,自然是正常的。
誰也不想要在戰場上,冒著敵人的火炮和火槍衝鋒,誰不願意在工事完備的塹壕和稜堡中,等待敵人上來送死,只要扣動扳機和發射火炮,就能取得勝利呢?
甚至在南京軍事學院內部,畢業前往徐州,已經成為了軍校畢業生們擠破頭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