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鈍一想到同鄉,最後說道:“我也上書!”
就快要致仕的方鈍,渾然不知道自己和他最看不起的嚴嵩做了差不多的事情,他當年就是參奏嚴嵩“黨同伐異,排斥異己”,才從京師被貶謫到南京的。
今天他為了嶽州同鄉,做了和嚴嵩差不多的事情。
陸大有感覺自己先發制人,又花了幾天時間聯絡同鄉,浩浩蕩蕩的湊了十幾份上書,準備一同發往京師。
可他卻不知道,蘇澤要比他快多了。
就在方望海拜見方鈍的當天,蘇澤就已經拿到了十名嶽州商人的口供,供認他們在常平倉失火前已經將倉內糧食搬到句容。
其中還有一個商人是南京戶部倉場侍郎陸大有的親戚,他口供陸大有指使他做的這件事,從中獲利的大部分也全部進獻給了陸大有。
除了常平倉之外,還有幾艘已經裝上漕運船的糧食,也都被陸大有吞下直接拉到了句容。
除開口供之外,這些糧商這裡還有常平倉的斛鬥,漕船裝糧食的口袋,這些都有官府印記,可以當做物證。
蘇澤還附上了詳細的運輸記錄,以及涉案人員的名單。
最重要的,是一份詳細的涉案金額的記錄,陸大有夥同商人侵吞的糧食,足足賣出了六萬兩的銀子,這些錢全部被陸大有和同黨瓜分。
這些證據都透過方望海上密揭的渠道,快馬加鞭送到了京師。
為了能讓這份密揭能快點送到皇帝手上,蘇澤還透過陶公公的關係,給司禮監大太監李芳送上了一份禮物,這是一箱子最高檔的絲綢雲錦布料。
就在方鈍寫好了奏章,陸大有完成串聯的時候,方望海的密揭已經走了一半了。
等到方鈍的奏章還在路上的時候,方望海的密揭已經送進了司禮監了。
早已經提前拿到雲錦的李芳,特意將這份密揭抽出來,親自供到嘉靖皇帝面前。
物證都在其後,方望海密揭上最前面就是一份帳,陸大有等人利用官倉糧食賺了六萬兩銀子的帳。
“這是朕的錢!”
蘇澤可以說是拿捏住了,比起人證物證,這六萬兩更加震撼人心。
六萬兩是什麼概念?就在三大殿火災之後,嘉靖皇帝讓皇親勳貴捐錢以助大工,晉王楚王這樣最富庶的皇室宗親,不過捐了五千兩意思了一下。
工部估算,重修三大殿需要花費三十萬兩銀子,至今皇帝還沒湊到十萬兩。
陸大有這幫人,在南直隸倭亂的時候,一下子就撈了六萬兩!
嘉靖皇帝已經出離了憤怒,方望海的奏章上其他的證據也許算不上確鑿,也沒有一名有分量的人證。
可是這“六萬兩”銀子的賬本,就已經足夠讓皇帝起殺心了。
“黃錦!”
“皇爺!僕臣在。”
“讓錦衣衛,還有東廠,南下南京,按照這份名單將罪臣陸大有眾人抓起來,就近審訊將銀子搜出來!”
黃錦接過了方望海的密揭,快速掃了一眼後立刻說道:“遵旨!”
“另外,通知內閣,南京戶部尚書方鈍,老邁無能,准許他致仕!南京戶部的差事,就讓南京戶部侍郎方望海兼著。”
“遵旨!”
等到陸大有等人的奏章送到通政司的時候,錦衣衛和東廠都已經在急赴南京的路上了。
方鈍本來就不屬於嚴黨和清流,嚴嵩本身就對他非常厭惡,徐階等清流自然也不想保他。
皇帝的旨意迅速得到內閣票擬透過,勒令方鈍致仕的聖旨迅速擬好發往南京。
就在方鈍等人的彈劾方望海的題本送到通政司的後,嘉靖皇帝看到這些題本更加怒不可遏。
作為皇帝,最討厭的就是這種結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