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胡宗憲同樣也遇到了老上司張經遇到的難題,沒錢了。
從寧波爭貢算起,倭寇在浙江已經鬧了三十三年了。
自從抗倭以來,朝廷在浙江加徵的捐稅,也壓得曾經富庶的浙江越來越貧困。
雙嶼之戰後,倭亂再次升級,蔓延到了山東、南直隸等多省,這些更是大明王朝的財稅重地。
特別是去年和前年倭寇在江南肆虐,影響了江南的稅收,更讓朝廷財政到了崩潰的邊緣。
胡宗憲是清楚張經是怎麼被殺的,他自然明白現在他的目的不僅僅是抗倭,而是如何用更少的銀子抗倭。
朝廷是支援抗倭的,兵部在年前就下令,允許各地編練團練,還要求浙江,南直隸,福建募兵抗倭。
可是無論是團練還是募兵,這些都是要花錢的,但是每次地方上要錢,戶部的回覆就是兩個字—“自籌”。
自籌就是沒錢,可朝廷從沒說過要怎麼自籌。
張經被殺的一個罪名,就是在浙江橫徵暴斂,但是彈劾張經的胡宗憲很清楚,張經死後家中沒有餘財,他在浙江徵收的錢,全部都用來抗倭了。
胡宗憲體會到了老上級的難處,這一次巡視營地,他就差點被官兵堵著討薪。
進入官署,胡宗憲直接來到了辦公的明堂,這裡是他的幕僚辦公的地方。
胡宗憲主持抗倭之後,立刻招募了在江浙很有名氣的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徵明為幕僚,輔助他籌劃抗倭。
胡宗憲一進明堂,徐渭拿著一封信過來說道:
“撫臺大人,這封信請您親自看看。”
胡宗憲接過信,看到來信人方望海的名字,胡宗憲皺眉說道:“鈔關廳?我與這方望海速來沒有來往,他怎麼會給我寫信?”
徐渭沒有說話,等到胡宗憲看完信後,他合上信問道:“文長,你怎麼看。”
徐渭看著胡宗憲說道:“撫臺,我覺得應該同意方大人的請求。”
胡宗憲現在也就三十五歲,他和徐渭是同歲,但是比起科舉失意的徐渭,胡宗憲嘉靖十七年就中了進士,那一年他才二十七歲。
青年登科,仕途得意,讓胡宗憲看起來要比徐渭年輕多了。
胡宗憲摸著信說道:“文長的意思,是讓我全力支援鈔關廳,支援方望海了?”
徐渭說道:“朝廷設定鈔關,本意就是募錢抗倭,鈔關廳的錢也有一部分直接調撥給我們,光是這個理由,就足以讓我們支援方大人了。”
“若方大人在江南成功,那浙江也可以設鈔關廳,收取商稅抗倭了。”
胡宗憲笑著說道:“還有一個徐松江,對吧?”
徐渭沒有說話,他不喜歡捲入朝堂兩黨的鬥爭中,可是這些日子下來,他發現兩黨之爭無處不在,在胡宗憲這樣重視實幹的大員眼中,黨爭都是頭等大事。
胡宗憲揮了揮官袍的長袖說道:“方大人籌措鈔關稅也是為了抗倭,既然是抗倭,那胡某自然要支援。”
胡宗憲說道:“從寧波調撥五條甬船,去往這個,上海縣,再以抗倭總司的命令,允許方望海在上海組建緝私團練所,員額,300人,經費自籌!”
寧波距離上海很近,甬船也是一種近海作戰的小船。
不過這個態度,也可以看出胡宗憲對方望海的支援態度了。
徐渭立刻起草命令,加蓋了官署的大印,發往寧波海衛所和蘇州府。
杭州和蘇州之間的命令傳遞很快,在接到了抗倭總司的命令之後,蘇澤立刻帶領林德陽,以及在蘇州府募集的團練兵前往上海縣。
在蘇州府沉寂多日的方望海,突然做出如此大的動作,和杭州的胡宗憲聯手行動,立刻吸引了整個江南的目光。
為了劇情完整就這樣吧,晚上多更點字數,感謝大家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