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府不僅僅是經濟發達,文化也非常的發達,這裡也是書院林立,從蘇州府走出去的進士不知道多少,更有很多人都已經位列朝堂,已然是朝廷大員。
要知道後世“眾正盈朝”時候的“正人們”,大部分都出自江南,這裡就是“東林黨”的老巢。
當然,如今蘇州府的讀書人還沒有晚明那麼大的能量,可依然不是方望海一個區區剛剛提拔的知府能夠壓得住的。
方望海在信中說,自己到蘇州之後,就立刻著手改組滸關,可是幾個月來是“寸功未進”,被說是在蘇州增收商稅了,就能原本過船的稅都收不足了。
這一切自然是在蘇澤的計劃之中,他向方望海推薦蘇州,早就已經包藏私心。
這一路上,蘇澤除了在衢州順道參加了文會之外,一路上馬不停蹄,都沒去看望在浙江的海瑞,連杭州都繞過了,也沒有去拜會俞大猷,一路狂奔來到南京。
他本來就準備一到南京就去蘇州,卻沒想到方望海是更著急的那一方,直接派遣管家在國子監門口等自己。
蘇澤心中暗笑,但是裝作一副著急的樣子,對方府管家說道:
“那就請管事的帶路,我們現在就出發去蘇州府!”
方管事的本來還擔心蘇澤拖延,卻沒想到這位姑爺竟然如此的懂事,他熱淚盈眶的說道:
“老爺可是急盼著姑爺呢!我已經在蘇州府門口準備好了車馬,請姑爺上車!”
走出南京城,蘇澤才發現方管事竟然帶來了鈔關廳的車架,看來自己這位未來老丈人是真的被逼急了。
南京城距離蘇州府城吳縣不遠,一行人是中午出發的,還沒到半夜就抵達了吳縣城。
鈔關廳在滸關附近,並不需要進吳縣城。
滸關原本是大運河邊上的一處平地,在大運河挖掘完畢之後,這裡逐漸成為交易的碼頭。
隨著蘇州府的經濟發展,滸關日益的繁榮,在大明宣德四年,大明朝廷在滸關設定鈔關,對過往的船隻徵收鈔關稅。
方望海也是個雷厲風行的,雖然朝廷撥了新官署的經費,但是為了方便收稅,方望海沒有在吳縣城內建造官署,而是用的滸關的老官署。
滸關鈔關署也是大明官署的制式建築,前後三進的建築物,前兩排房子是辦公的官署,署吏住在兩側,後方是方望海這個鈔關使的住所。
因為妻子和孩子還在泉州,所以在官署內只有方望海一個人,加上方府原來的僕役,比之前知府衙門冷清不少。
方管事的顧不得通傳,直接引著蘇澤進了官署後衙,聽聞訊息的方望海直接披著睡衣就從臥室走了出來。
“汝霖!”
時刻半年沒見,方望海竟然蒼老了不少,看來鈔關使這個位置還真的不好坐啊。
“拜見方世叔!”
蘇澤和方若蘭還沒成親,自然不能稱呼岳丈,方望海不在意蘇澤的稱呼,留下方管事和方愛竹在門口看守,拉著蘇澤進了書房。
蘇澤剛坐下,方望海就抱怨道:“蘇州這幫奸商,在這種國難時刻都不思為國交稅,而蘇州官府竟然袒護這些商人,這些商人繞行滸關,連以往的鈔關稅都收不足了,如此下去可如何是好!”
鈔關法是方望海上奏疏首倡的,若是收不上稅,以那位帝君的性格,恐怕方望海能革職都是運氣好的了。
對於這一切蘇澤早就已經有了預料。
自己這未來老丈人雖然是個好官,但畢竟還是大明科舉幾十年培養的老一套思路。
在延平府的時候,方望海職位最高,自然能翻手為雲。
但是在蘇州府,且不說當地這些豪門有多少子弟出仕為官,就連南京六部比方望海職位高的也不知道多少,有這些人掣肘自然難辦成事情。
蘇澤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答案:“世叔,自古收稅這件事,光靠嘴都是不行的,要我說,得練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