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城池的凋敝相比,南京城可以說是異常的繁華了。
作為法理上的帝國首都之一,南京城好歹是大明朝的臉面所在,雖然在去年倭寇還曾經打到南京城下,南京城外還是一副車水馬龍的樣子。
現在正是新舉人入監的時候,南京城外可是直接排了長隊。
在南京城這樣的京畿地區,就連守門的胥吏兵丁都有著二京差人的傲氣,對於進城舉人老爺的關防也是認真排查,對隨行的貨物更是嚴格的檢查。
林德陽緊張的抱住纏住布的鳥銃,不過在蘇澤發動了那個技能後,在守備手裡塞上了銀子之後,一行人就順利的進了城。
黃懋衝看著寬闊的街道,忍不住讚歎道:“不愧是兩京之一,比福州府可是要繁華多了。”
趙秉忠和範從明連連點頭,他們從浙江北上的時候也曾經路過不少城市,可是沒有一座城市能有南京這麼繁華。
李贄不以為意的說道:“南京雖好,卻居不易,功名利祿亂人心,這南京是最不適合治學的地方了!”
李贄想起來自己還有國子監博士的身份,他對著眾人說道:“走吧,去國子監我帶你們入監。”
一邊走李贄一邊向眾人介紹道:“南京國子監比京師國子監設立還要早,正統年間修葺過一次,左邊是祭拜聖人的文廟,右邊則是國子監學習的地方。”
“國初的時候國子監為學宮之首,中舉之後必須入監才能參加科舉,就算是考中進士也要透過國子監的考試才能授官。”
“不過現在南京國子監的學風,哎。”
李贄嘆息一聲,露出鄙夷的神色說道:“現在國子監內的學官,都是一些快要腐爛的蠹物罷了。”
眾人看了看,想要提醒李贄也是國子監的博士,李贄指著自己說道:“你看看我,離監擅自回家,國子監都沒革我的職,你們說國子監的學風頹唐到什麼地步?”
同行了一路,眾人已經適應了李贄這幅狂士做派,蘇澤問道:“卓吾先生,我們辦好了入監之後呢?”
李贄說道:“按照規定,國子監每日都要升堂和點閘,升堂就是我們這些國子監的學官點名,點閘就是給監生點名,不過現在已經不點了,辦好了入監之後只要打點好了司業,你們不上課都行。”
眾人在來之前已經聽前輩說過了,現在大部分舉人都不願意坐監學習,就是因為現在國子監學風太差,而且教授也都是混日子的,都想著儘快熬資歷外任為官,根本沒有人好好教學。
李贄說道:“南京國子監中也有好的地方,那就是監內的藏書館,藏書館內不僅僅有《資治通鑑》,還有部分《永樂大典》的抄本。”
聽到《永樂大典》,眾人眼睛都亮起來,蘇澤問道:“永樂大典不是藏於京師翰林院嗎?南京國子監也有抄本?”
李贄點頭說道:“這些抄本其實都是歷任南京官員抄錄的,南京六部也有很多官員出身翰林院,到了南京之後就把自己抄錄的捐給國子監。”
“不過這些抄本零零碎碎的,而且都沒有好好校對過,但是《永樂大典》要入翰林院才有資格看,能有這些看就不錯了。”
眾人紛紛點頭,對於讀書人來說,藏書館是充滿誘惑力的地方。
特別是考中舉人之後,四書五經的經義已經基本上合格了,八股文的技藝也爐火純青。
這時候要捲過全國的同行,就不是死記硬背能夠提高的。
就需要博覽群書、增博廣聞,還要研究先秦漢唐宋的文風,寫出自己的特色來。
辦理入監的過程也很簡單,就是在國子監報告一下,將身份證明和考中舉人的證明材料交上去,眾人就得到了一塊木牌。
這塊木牌就是監生的腰牌,眾人這樣就算是完成了入學手續。
南京國子監按理說是有宿舍的,但是國初以來舉人的數量急劇增長,國子監的入監人數急劇膨脹,國子監這點地方早就已經住不下了。
國子監也是有食堂的,如今也只有住宿在國子監內的監生才能去食堂吃飯,蘇澤等人也不想和那些寒門子弟爭搶寶貴的住宿名額,主動放棄了宿舍。
不過李贄返回國子監後,就被國子監祭酒喊走狠狠地訓斥了一頓,接著被扣在了國子監,估計暫時是出不來了。
眾人從國子監出來,蘇澤就看到一個眼熟的身影衝過來。
“姑爺!”
方愛竹也跟隨蘇澤一起來了南京,見到這個人之後方愛竹立刻提醒蘇澤道:
“這是方管事,是老爺身邊的貼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