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的笑聲,令文鵬醒過神來。
他環顧四周,見眾人已走,急忙起身向璇機子賠禮道:“失禮,失禮!在下看那書案的物件,一時走神,忘記時辰,還望道長恕罪。多有叨擾,在下告辭。”
“哈哈!無妨!公子莫急著回去,既然與此物有緣,不妨走近些細看。”璇機子起身,招呼文鵬來到書案前。
他拿起那沉甸甸的毛筆,遞給文鵬,笑問:“公子望而走神的,可是此物?”
文鵬拿在手中,細細觀賞。
銅筆的筆頭,並非是尋常的狼毫,兔毛,羊毛,馬毛等獸毛紮成。至於是何材料,他也一時難以分辨。筆桿兩指粗細,為青銅製成,其上刻著奇異的符號,末端刻著指蓋大小的太極圖。
文鵬回道:“正是!敢問前輩,這毛筆可有來歷?這上面刻得又是何字元?”
道長笑答:“不瞞公子,老道也無從知曉。毛筆乃我教老祖重陽子遺物,據傳是在神仙洞的石縫裡尋到。家師以為,此筆是用來製作我道家符籙。他也曾拿來丹砂黃紙,嘗試著繪製符籙。可惜,繪製成的符籙,由於墨散難聚,難以成形。故而,一直作為擺設放在書案上。至於是何字元,貧道也不識得,不過這上面兩個字,一個為開,一個為合,似是一段口訣。”
文鵬看過之後,復又將毛筆放回,道:“原來如此,在下受教了。在下也道不明,只覺這毛筆似曾相識,是以檢視許久。”
道長大笑道:“既然公子與它有緣,不妨拿去,也算了了因果。”
文鵬並未伸手,施禮道:“多謝前輩,無功不受祿,況且此物乃貴派傳承之物,在下豈敢奪人之好?驚擾之處,還望前輩見諒。”
文鵬收回目光,就要離開,道長拿起毛筆,走到門口,笑道:“公子慧眼識寶,想來日後定有大用,這毛筆就贈予公子。否則,放在此處,也是白白辱沒了它。”
他推辭一番,才收入袖中,向道長道謝後,回到客房歇息。
天還未亮,一行人離開太虛觀,沿著千山北面的山路,繞道趕往遼東都司。路家擔心夜長夢多,決定提早出發,以免山匪追擊。
將至午時,眾人到達遼東都司所在,遼陽城。
遼陽城城池堅固,固若金湯。是太祖時期鎮守遼東的葉、馬兩位將軍督修而成,為朝廷治理遼東地區的中心所在。城內分南北二城,遼東都司等官署,均設在南城,北城為內遷的少數部族居住。
經四十餘年的治理,遼東地區興盛安定,物阜民康,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遼陽城,商業繁盛,熙熙攘攘,熱鬧不凡。往來於遼東、奴兒干及高麗的商隊絡繹不絕,亦有不少歸化內遷的少數部族定居於此。
隆谷榮商號要在遼陽城逗留數日,以出售與收購貨物。文鵬還要趕往建州,遂與路家三位少東家道別。
購置不少貨物,他與車伕繼續上路。老車伕不解地問道:“公子為何購買如此多的貨物?難不成也想學路家商號,到建州做買賣?”
文鵬笑答:“非也!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到衙門辦事,不準備些禮物,恐難如願啊!遼陽城就有不少中原貨物出售,倒也省去不少煩心事。”
遼東與奴兒干安定之後,朝廷為加強對東北邊疆的管理,設立安樂州與自在州,安置大量內遷的東北少數部族。為解決東北邊疆交通運輸不便,朝廷調撥人力物力,修橋鋪路,設立驛站,以確保東北地區物資運送與官府文書的傳遞。
兩人沿著官道,行駛多日,抵達建州衛鳳州城。
州城規模並不大,由於臨近沸水,大江兩岸土地肥沃,定居於此的胡裡改部族族人,以種植、漁獵放牧為生。
建州衛設立以後,陸續有不少部族遷居至此。便利的交通,也讓來自於遼東與中原內地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建州。胡裡改部的族人透過茶馬互市,用馬匹,人參,中藥材等特產,換回所需的生活物資。
尋著客棧打出的旗子,文鵬很快找到了先行抵達的商號夥計。
卓賬房向文鵬回稟了事情進展情況,及李六郎等人的狀況。雖說課稅司仍扣押文雲商號夥計與貨物不放,但態度明顯好轉許多,允許探監及送衣物,飯食。
文鵬帶著厚厚的禮物,先行拜會了李顯忠。等候李府家奴稟報時,他好奇地觀望著李府。
這李府在鳳州也算頗具規模,雖是五進宅院的形制,佔地卻極為寬闊,甚至府邸還駐有兵士。
不大一會兒工夫,一位扎著辮子,年輕英武的男子帶著家奴,來到大門外迎接。
文鵬見他一身華服,前呼後擁,想來他應是李顯忠長子李瞞住。
那公子笑道:“原來是額齊赫大駕光臨,小侄有失遠迎,萬望恕罪。家父身體不適,故而派小侄迎接額齊赫,請。”
文鵬命人將帶的幾箱禮物,一併帶往李府。
李瞞住笑道:“都是自家人,額齊赫如何這般客氣?若是讓阿瑪知道,定要埋怨我不懂禮數。還請額齊赫收回,侄兒萬萬不能收下。”
文鵬攔住李瞞住,讓夥計們抬進府中,他笑答:“我兩位兄長常年在外地為官,難有閒暇前來拜會兄長。恰好在下來建州衛辦事,途經貴府,略備薄禮,若是李兄不收,讓我對妻兄如何交代?”
李瞞住不再推辭,帶著文鵬向客廳走去。
雖地處邊疆,李顯忠對江南園林的佈局,似乎情有獨鍾。院子裡種滿花花草草,又鑿池塘,又建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