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武俠修真 > 絕代天驕之問鼎天下 > 第五十二章 第一才子

第五十二章 第一才子 (第3/3頁)

推薦閱讀:

“哦?聖上還會大動干戈?”太子眉頭緊蹙,起身在桌前徘徊。

“不錯,聖主疑心甚重,文大人一案,已明白無誤。他雖身在大漠,仍遙控朝廷中樞,將其問罪,這是聖主對太子疑慮過重。此時若太子稍有不慎,將鑄成大錯。與其動,不若靜。朝中風向雖有變化,卻正是考驗人心之時,騎牆之人盡顯,這些人皆阿諛奉承之徒,不足與之謀。大浪淘沙,留下之人可大用。”

太子接著問道:“那依老大人看,文大人是救,還是不救?”

“不救實為救也。太子不但不能救,還要上表奏摺,自陳罪責,承攬過失,必要時,以退為進。以調養身體為名,在府中淨養,以待時機。”

太子目光一閃,停住腳步,坐回椅子上,端起茶杯,品上一口。

那人看著太子,接著說道:“自古以來,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乃歷朝歷代之故例。雖有例外,但大都引起朝局動盪,血雨腥風的爭鬥,甚至遺害後世。殿下熟讀史書,當知周平王遷都,大漢武帝‘巫蠱之禍’的危害。帝乃明君,又怎會不清?況太祖已定祖訓,立長之事恐難以更改。即便帝有此意,朝中文武百官必反對者居多。”

那神秘男子,接著說道:“兵權之事,殿下不必多慮。我朝無論兵制,亦或軍制,各將軍均無調兵之權。誰若動兵,其心必異,帝豈不猜忌?歷朝以掌兵為要,但我朝太祖之制,正是為防不臣之子,又免前朝弱兵之弊。二殿下自比大唐太宗皇帝,而他可有太宗之風乎?”

太子聽聞,只覺心頭愁雲,消散大半。

他接著說道:“聖主雖有猜忌,但血濃於水,況殿下乃太祖爺親立之世子,聖主親立之儲君,此乃正統,早已昭告天下。太子若無大過,二殿下即便有貪天之功,也無可奈何。老臣只是擔心……“那人疑心重重,不敢再說下去。

太子輕聲問道:“老大人擔心何事?”

那人起身,在太子耳邊私語起來。

太子聽聞,有些不敢相信,表情凝重。

那人繼續道:“臣正是擔心如此,如若發生變故,一切努力,將前功盡棄,不得不防。”

太子問道:“若如此,本太子又該如何以對?”

那人伏在太子耳邊,又低語片刻。

過了一會兒,他從袖中拿出幾張紙,雙手呈給太子,對太子說道:“太子殿下,這名單上之人,要麼是老朽故交,要麼為我門生故吏,要麼乃前朝舊臣,皆是可用,可信之人,太子儘可放心。另外若有大變故,非常之際,可派人拿老朽的傳家玉佩傳召一人,他定會聽從殿下調遣,赴湯蹈火,再所不辭。”

說罷,俯在太子耳邊,私語片刻,又從懷中拿出玉佩,呈給太子。

太子接過玉佩,感慨萬千,正要道謝。

那人連忙說道:”太子乃仁義寬厚之明主,他日登大位,實乃江山社稷之幸,黎民百姓之福。罪臣願賠上身家性命,宗族榮辱,也要力助殿下,一臂之力。臣不求功名與富貴,但求殿下一事。”

言罷,他當即跪下,給殿下跪拜。太子無法阻攔,只得說道:“老大人但講無妨。”

那人這才回道:“殿下乃仁義之君,只求他日,殿下登大位後,赦免前朝無辜之後。彼時,他們各為其主,雖有過失,但世易時移,還望殿下厚德,化解恩怨,穩定民心,寬恕他們子嗣。罪臣死也瞑目,亦能無愧於先帝在天之靈。”說罷,老淚縱橫。

太子被其感動,當時之情景,又歷歷在目。

太子思慮片刻,斬釘截鐵地回道:“老大人寬心,他日,若本太子登位,定然赦免他們,老大人儘可放心。”

他聽聞太子允諾,這才起身坐下。那人擦掉眼淚,還囑咐太子:“這些年來,殺伐太重,民心思定。局勢雖穩,但暗流湧動,殿下要事事當心,當以仁孝冶國,殿下聲名在外,亦能逢凶化吉。老臣自此後,閉門不出,為太子祈福,也免聖上猜忌。上次所說之事,可暫緩,以免殿下遭人非議。”

太子頷首稱是,回道:“聽君一席話,如沐春風。老大人今夜就不要走了,與本太子秉燭夜談,還有很多事情,要請老大人點撥。”

兩人又相談多時,翌日一早,太子派人密送他離開。

最新小說: 我從地獄來 仙子別鬧 我修的是劍仙 純情美女軍團 靈氣復甦時代的搏天者 武皇封劍錄 你是我的未婚夫 紫極破天 都市之王牌仙尊 聖古大帝 腦界傳奇 重生之竊武求長生 皇朝武主 聽說我是啃妻族[快穿] 錦繡武林 江湖飄之春秋時代 天魂殺神 大叔別走 洪荒之掌御諸天 一劍霜寒動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