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 好在林歸特別跑來了其他……
好在林歸特別跑來了其他人不走的路,短時間內他和女兒連帶著車和貨都是安全的。等到天矇矇亮,他就啟動了大車,慢慢開回去正常的路。
“醒了?我們中午前就能到,到時候爸爸帶著你好好走一走。”見女兒也醒了,林歸就說出卸貨後的安排。
“好的,爸爸。”天亮了,安妮晚上沒看清的一切現在都出現在她的視野範圍內。
今天的鵬城可能因為還是早晨的緣故,沒有那麼熱,至少比7月的香江舒服多了。只是再舒服,好長時間都看不到一個人,看不到一幢房子,也是會讓人覺得枯燥。
“爸爸,為什麼這邊都是空的?”這要是在香江,那些有錢人早就買了地去建樓了。
“大陸剛剛開放沒幾年,要建樓要發展是需要時間的。鵬城已經算不錯了,等再過一會兒,你就能看到人。”林歸可以說是最早一批往返香江和大陸的人,鵬城正式發展也就這幾年,算快的。
聽說文錦渡口岸開放以前,這裡就是個小漁村。可當初香江還不是一個小漁村嗎?它也是經過多年的發展,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再過一會兒,安妮終於看到了人,也看到了這邊低矮的建築。一層兩層的很普遍,三層以上的需要找一會兒才能看到。而且,這裡的建築沒有一點美感,灰撲撲的,和路過的行人身上穿的衣服顏色差不多。看多了,就不想再看。
“爸爸,這裡挺窮的。”路上基本看不到車,倒是有人推著舊舊的腳踏車,就像當初家裡買的舊貨。就是這樣的舊腳踏車,路上也少得可憐。
“這是事實,可是安妮,我們家也是這麼走過來的。”林歸不反對女兒說的,他只是要補充一些,“你外公外婆包括我的父母,他們都來自這一片土地。當年戰亂,人活不下去了,就只能往南邊逃。”
太多的人因戰亂丟掉了性命,太多的人為了保命遷徙到香江。當初53年聖誕節的那把火,住在那邊的哪一個不是從大陸過去的?都是!
只是三十年以後,有人還擠在石硤尾的徙置大廈,有人申請到了蘇屋邨這樣的公屋,也有人像安家一樣,在香江買了房有了家業。
“安妮,這裡也是我們的家。”林歸的父母死在了遷徙的路上,他從小就是在安家長大的,也從小聽著爸媽說的那些往事。
曾經的安家盡管不富裕,但至少吃穿上都沒問題。要不是戰火蔓延,誰願意離開故土?他來了粵省這麼多次,都不忘打聽安家人,就是為了幫家裡找到根。
可惜太多年過去了,原來的地方早就沒了人,其他的安家人更是不知道散落在什麼地方。
家嗎?安妮對於這個說法沒什麼感覺,可能是她太小了,也可能是她生為龍崽的記憶影響著她。她把爸爸媽媽所在的地方當做了家,其餘的再看看。
要是哪天爸爸媽媽在這邊買了樓住過來,說不定她就也把這裡當成了家。
“爸爸,等以後我們在這裡買樓吧!”這樣來去也方便,安妮已經知道這邊的房價很低很低,不到千元就能買到能住人的房子。換算成港紙,也才3000多蚊,太便宜了。
要不是帶來的錢要開廠,她都想買塊地自己來建。
“好啊,等你賺錢了,你給家裡買。”沉重的話題過去,林歸給女兒一點小小的壓力。
“行,爸爸你就等著吧!”總有一天的。
父女倆說著話,大車也開到了第一個卸貨點。這是一家百貨公司的倉庫,車裡面大多數的服裝、糖果和電器都是這邊要的。
一小時過去,貨卸完核對好,雙方簽完字就可以去下一個點。
“爸爸,這個衣服不是媽媽所在的製衣廠做的嗎?”車裡裝了什麼貨,之前安妮並不知道。現在看到了,當然也認出了這批服裝的來源。
“只是一部分,有些還是進口的。”開了大車,林歸肯定會想著老婆的製衣廠。能幫忙牽條線的,他當然先幫自家人。
香江的製衣廠70年代的時候最繁忙,可是到了現在,這個勢頭差不多到頂了。那些便宜的低端的服裝生産,好多都轉去了羊城。那邊人工便宜,老闆們能放著錢不賺嗎?
“爸爸,要不我們先不開廠了?先把這些拿來賣,賺到了本錢後再來開。”安妮盯著那些衣服,剛剛她看到了收貨人手上的訂單,上面的價格比製衣廠的價格高好多。
這要是再賣出去,不是還要漲嗎?如果自己能從製衣廠低價拿來一批,直接以稍低一些的價格賣掉,賺的錢更快更多!
“你想得很好,但是安妮,你怎麼保證這些衣服你都能賣出去呢?”林歸會不知道這裡面的差價嗎?他早就知道了,也知道有大車司機在幹這個私活,前面的時候肯定是能賺到幾筆的,但長久不了。
一旦被人發現了,還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