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見她口齒伶俐,應對有禮,一時惹動滿腔柔腸,說道:“本王登基,當命工匠仿照江南園林,在巡夜的路上搭建迴廊,以遮風雨。”
“謝皇上!皇上悲天憫人,視黎民為己出,定是個中興的好皇帝!”韓翠娥不覺淚流滿面,將頭深深地叩下去,眾宮女也齊聲喊道:“萬歲,萬歲,萬萬歲!”那些當值的太監、宮女、侍衛看得呆了。
巡夜的宮女漸漸遠去,信王兀自望著她們的背影,王承恩勸道:“王爺,該回去了!”信王轉過身來,猶是嗟嘆不已。那些當值的太監、宮女、侍衛見他如此仁厚,暗自感佩,眼中露出幾絲熱望。信王回到殿中,心情愈發鬱悶起來,眼前總是晃動著那淡紅的燭火,一隊婀娜多姿的女子在冷溼的夜露中緩步而行……良久,才漸漸安定下來,便覺腹中飢餓,忙取出袖中麥餅,與徐應元、王承恩吃了一些,忽然想起殿外當值的那些太監、宮女、侍衛,就命王承恩傳侍衛首領入殿,問道:“夜裡當值可有餐飯?”
“沒有。”
“餓了怎麼辦?”
“只好忍著。”
“飢腸轆轆,一旦宮中有警,怎會有力氣抵擋?”信王不解。
那人答道:“好在當值的人多,以十當一,有道是餓虎還怕群狼呢!再說宮裡房屋眾多,外人難知路徑,卻也不會出什麼大事的。”
信王怒道:“不出大事?先朝的梃擊案天下共聞,十幾年的時光就淡忘了嗎?”
“奴才們不敢!”
“既言不敢,本王也不追究,只是腹飢體乏,武備鬆弛,何以保衛宮廷?平日你等飯食由哪裡供送?”
“光祿寺。”
“傳旨光祿寺準備夜膳酒食,就說本王要犒賞夜裡當值的人,每人半斤酒。”
“多謝王爺恩典!”那人起身欲退出殿外,信王道:“且慢出去,將你的佩劍留下,本王一看。”那人將佩劍取下,遞與王承恩,退出大殿,飛身而去。不多時,大殿外面瀰漫了飯菜和美酒的香味兒。王承恩悄聲說:“王爺先把玩寶劍,奴婢出去一下,向眾人探探虛實。”
“切記不可飲食!”信王將寶劍拉出劍鞘。
王承恩答應著走了出去。為首的侍衛一見,急忙將手中的酒壺遞過來,媚笑道:“公公,若不嫌棄,就來喝幾口小人的酒!”
王承恩以手相拒,笑道:“哥哥說的什麼話!小弟巴不得與哥哥們親近呢!只是滴酒未曾飲過,就陪哥哥們閒話一會兒如何?”
“公公有何見教,小人們洗耳恭聽。”
王承恩說:“自古帝王多有異相,或降自天上,或生於自身。初聽此言,小弟也不相信,只道是著書的人胡亂編造的,後來親眼見得一件事體,這才不得不信了。”
眾人聽了,一齊停止了吃喝,抬頭詢問地看著王承恩,侍衛首領問道:“公公見的什麼事體?”
“你們可知道信王千歲早年住在哪裡?”
“聽說是勖勤宮。”
“不錯。在勖勤宮裡,信王千歲曾做了個神奇的夢,現在想來確是龍飛九五的吉兆。”
“請公公講仔細些!”附近的人慢慢地聚攏來,遠處難以過來的人則不住張望。
“那年正是五黃六月,正午時分,信王千歲剛剛午睡,忽然烏雲四合,雷雨大作,一聲霹雷,驚得千歲從夢中醒來,言說夢見兩條烏龍纏繞在宮中的柱子上,口吐火珠。小弟忙跑去看時,只見兩柱之下水漬淋漓,尚有遺蹟。此時雷雨已停,院中的水井忽然噴湧,數條尺餘長的金色鯉魚隨水躍出,活蹦亂跳,千歲聞知,命人用木桶盛了,到西苑太液池中放生。哥哥們,這可不是異相麼?”
眾人聽得出神,那侍衛首領道:“千歲爺確是真龍天子!”眾人一齊仰目向大殿內望去,信王獨自在案後秉燭而坐,卻不見了身邊的徐應元,高大粗圓的宮燭燃出碗口大的光華,幾乎籠罩了信王的全身,似是加了一層黃色的龍袍,眾人不禁跪了叩頭,雖起伏不一,但個個神情肅穆,虔誠得如佛堂金身腳下的信徒。
殘月將隱,夜色深濃了……
注:客,北方方言音與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