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開擺手,搖頭,擺出一副為難的樣子:
“從長計議又如何?若是治了許文林的罪,那以後誰還會信任大漢的律法?以後還有那位錚臣敢不畏權貴秉公依法?”
說到這兒,趙元開在一起的輕嘆了一口氣,俯視朝堂,道:
“諸位愛卿,大漢能有今日,你們勞苦功高,朕也不希望誰受了委屈!但,國律法典面前,應當人人平等,你們身處廟堂地位顯赫受萬人敬仰,就更要做好表率啊。”
這話一落,朝堂感恩戴德啊!
都這個時候了,還有誰真的敢不長眼了?
一個個的,立馬調轉態度,呼道:
“陛下,臣等確實管教不力,伏法認罪是應該,讓陛下困擾更是臣等的大過啊!”
“陛下身為大漢之天,萬民之主,都可以為了國律法典而退步折腰,我們身為臣子,又豈敢享受特殊呢?”
“陛下,無論京兆府如果行事,只要是好在國律法典之內,臣等定將竭盡全力的配合!日後,若是臣等家中再有作奸犯科者,臣等定當第一時間檢舉,堅決捍衛國律法典之公正!”
……
這場大戲唱到了這個極點,已經讓開始了落幕了。
許文林長舒了一口氣,彷彿從鬼門關走了一遭。
趙元開回坐九五之位,俯視朝堂,終於算是滿意了。
其實變法不難,以大漢現今的國朝凝聚力和執行力,幾乎不可能有任何的明面上的阻力!
但,難的是改變人心啊!
這一場大戲,看似趙元開一手推到,鍋讓許文林背,名聲和功績讓自己來拿,似乎有些不太體面了一點。
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並不是!
縱觀今日朝堂之激辯,是歷盡半個月的醞釀和鋪墊,從許雲生惹事,到京兆府行動,再到影響擴充到了整個中州四郡!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風波發酵到了近乎天下人皆知!
民心議論四起,猜測不斷,他們知道自己的內心深處到底在支援著什麼,只是不敢抱有樂觀的態度罷了。
因為,法理之公正,是千百年來未有之的。
在御林戰將殺妻,再到京兆府遇刺,徹底的將此次風波推向了高頂,大朝會順理成章而來!
誰都知道,這一次的大朝會,將會徹徹底底的影響整個大漢的未來千百年的格局和走向!
長安百萬子民,早已自發的走上街頭,在等待那個似乎不太可能的結果!
幾次拔高靈智天賦之後,外加上國策開明和經學的普及,民智已然大開,他們對於現有生活是感激涕零的,但同時,也有著更多的希望和奢求!
朝堂激辯不停。
從天子質問,到朝臣攻擊,到許文林面對朝堂舌戰群官!
再而後,天子震怒,許文林誓死不屈!
最後,天子無奈,與臣心和民心之中做出了艱難選擇,最後還是選擇了民心。
而朝臣頓悟,順應天子和民心,自發反省,為了大漢法理之公正而共同努力和付出!
結果其實沒什麼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