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眉頭緊鎖,似乎在思考著什麼。方霖看著這頭髮花白的老醫生從心裡崇敬得緊,人家這把年紀還在醫院坐診,真不容易。
他又看了看,周圍那兩個實習小助手用筆在本上記錄著!甭問,一準是大學剛畢業沒什麼經驗,在老教授這實習,慢慢積累。
老人本可退休,這轉轉,那逛逛的出去旅旅遊,打打小牌。在家寫寫字,讀讀書,瀟瀟灑灑了此餘生。何等逍遙快活。
何必天天起早貪黑來這坐班。患者排長隊,後面還在繼續加號。
一看就一上午,患者多時,連午飯都耽誤了。在這廢寢忘食的一坐就是多半天。
人家圖什麼?也許大部分人都很難理解他的想法。這就是信仰不同吧!
人家堅持到最後,是為實現醫生救死扶傷的信仰。把自己畢生心血傾注在醫學事業上,為祖國,為人民站好最後一班崗。
把一生經驗傳授給這些剛畢業實習的孩子們,這也體現一個老大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老教授把人生的終極目標定位在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回報人民的高度上。
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無私的傳授給這些孩子們,讓他們可以將這救死扶傷的神聖使命得以傳承發揚,讓後輩的年輕醫生們能夠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為百姓排憂解難。
方霖望著老教授出神,他根本沒意識到他病情的嚴重性。只是覺得醫院有很多值得好奇的地方。
主要他很少到醫院來,看看這看看那的比較新鮮。
他一直不可思議,特別是看到那些排隊掛號的人群。怎麼那麼多人會生病呀!
這種不可思議也許和他的工作不無聯絡,他們商場天天客流不斷,顧客們懷著愉悅的心情,跟家人和朋友過來購物。充滿歡樂與和諧。
而在醫院,他看到更多的是患者們那愁眉苦臉的表情。
家屬們為患者早日康復,排隊掛號,跑前跑後。醫生們忙忙碌碌。患者們心焦氣躁。
有的甚至與醫生吵得不亦樂乎。患者的急躁源於病情所致,醫生的心煩則由於看不完的患者,忙不完的工作。
兩個急躁構成了這醫患關係的緊張局面。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社會問題。
大江區大大小小的醫院得有近百家,那七八十家都處於閒置狀態,看病的人寥寥無幾。
而這總醫院患者卻源源不斷,一開門人們蜂擁而至的擠進來,猶如超市開業大促銷一般,人挨人,人擠人。不得不說形成了一道獨特風景。
有相當一部分是跟著湊熱鬧的。小感冒,頭疼腦熱,也到這大醫院來看,不是湊熱鬧又是什麼呢?
本來社群、鎮街醫院就能看好的小毛病,偏偏來這大醫院,大夫也很是無可奈何。
患者卻振振有詞,小醫院看不好病呀!
一位患者無奈地在醫院門前講起自己曾經的遭遇。他愛人有點感冒發燒,便到小河街醫院去看病!
人不多,不用排隊,大夫也很熱情,藥沒少開,錢更沒少花。
單單那液就輸了三大袋。灰溜溜折騰了一天,本來三十七度低燒,這一折騰不要緊,溫度沒降下來,回去一試表三十九度四。
無奈之下,連夜打出租直奔大江區總醫院。到總醫院急診那一看。傻眼了!只見人山人海的排起了長龍,發燒難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