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鄂煥的腳步,一行人也算是順順利利的走進了這個嵐山部落。
張苞別說是第一次正經的來到一個蠻夷之人的部落,看著周圍的一切都感覺到十分的新奇。
而韓幸和他完全不一樣,他的眼睛之中看到的不是蠻夷部落的新奇,而是這裡的與眾不同。
韓幸這一路上也算是見識了不少,很多蠻夷之人的部落他都有幸見到過,對於這個部落他雖然也感覺到驚奇,但是他感覺更深的不是驚奇,而是有些讓他不敢相信。
“鄂...鄂煥將軍?”韓幸並不太清楚自己應該稱呼鄂煥什麼,只能暫時以將軍稱之,“這些房屋,頗有漢家風範啊!”
這就是韓幸的第一個驚訝之處,蠻夷部落裡面大多都是茅草房,能夠有木質的都是很困難的,畢竟這種東西不是說砍樹往上面一搭就可以的。
可是現在他還是看到了很多房屋都是有著明顯的這種漢人的風格的。
除此之外,韓幸似乎還聽到了讀書聲....
“這位兄弟不用這麼驚訝,這是劉復兄弟幫忙弄出來的,他說這樣更加的解釋!”鄂煥還沒有回話,剛剛趕出來的族老就已經走出來了。
“抱歉諸位,剛剛聽韓龍先生講學有些入神了,所以抱歉了。”
這位族老倒是很和善,一點也不在乎自己剛剛說的事情很丟面子。
而且韓幸等人聽到之後也只是輕笑著搖了搖頭,不會多說什麼。
不過韓幸依舊是問了這個問題,“族老,這嵐山部落倒是和某家之前看到了諸多部落雨中不同啊!”
族老知道韓幸說的是什麼意思,也沒有多說什麼,而是將幾個人直接領走,安排各自的住處,同時帶著族中那些心靈手巧的女子,給張苞整治傷口。
當然這不是想要讓張苞在這裡發生什麼,而是這種事情那些女子更加的容易一些,僅此而已。
至於韓幸,則是被他帶著來到了學堂外,此時學堂之中正是讀書聲朗朗上口。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是一個蠻夷孩子在提出來這句話的疑惑,“請問先生這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花言巧語,偽裝出一副和善的面孔,這種人很少是仁德的。”韓龍的解釋也是很直白,不過直白之後,他又是十分認真的繼續講解下去。
“巧言令色就是利用花言巧語去迷惑、取悅他人的行徑。那些“巧言令色”之人,善於察言觀色,見機行事,八面玲瓏,討人喜歡。
但是如果從他們為何這般做的根源上來分析,這種行為帶有一定的欺騙之意,多半是小人未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做出來的。
所以作為智者,孔子對這種行為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提出了“巧言令色,鮮矣仁”的觀點。”
這些話說出來簡單直白,讓人能夠輕易理解,不過韓幸覺得,這個傢伙這是在暗示某個人,現在對著這越嶲郡的眾多夷人巧言令色的到底是誰,還需要別人多說麼?
韓幸不得不說自己有些佩服韓龍的勇氣,他是真敢說。
而就在韓幸思索的時候,屋子裡面的問答仍然再繼續,之前韓龍只是給他們說了很多論語之中的對話,告訴他們今日才會解答這些,所以現在他們這些好不容易才有機會接觸漢人學識的人,自然是要抓緊機會了。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請問先生這是什麼意思!”
“治理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應該恭敬謹慎地對待政事,並且講究信用;節省費用,並且愛護人民;徵用民力要尊重農時,不要耽誤耕種、收穫的時間。
其實再說的透徹一些,某家之前和你說過一句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你們覺得為什麼南中的人被稱之為蠻人,夷人,是因為漢人覺得你們野蠻和粗暴麼?你們明明更加的健壯,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可是沒有了這大山,你們連平手都保持不住,你們可想過麼?
打仗打的不是兵馬驍勇,打的是後勤補給,就算你們再英勇善戰,你們手中拿著的是木棒鐵片,身上穿著的是破衣爛衫,你們如何和那些手持強弓勁弩計程車卒對陣?
不久之前你們嵐山部落也收到了不少鐵質的農具,你們可知道這鐵質的農具製作出來,花銷幾何?
你們可知道大軍出征每日糧草消耗又是多少?若是爾等出征天天餓著肚子,打贏了吃一頓飽飯,打輸了就沒有飯吃,你們焉能長久?
所以說打仗,打的就是後勤補給,打的就是國力和財力,哪裡只是士卒驍勇善戰就夠了!
孔子這句話其實是想說,從政應該遵循的三大原則。對於一個執政者應當以什麼樣的態度、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才能讓下屬心甘情願地跟著自己。
第一,“敬事而信”,這是從政應有的態度。可以將其拆成“敬事”和“而信”兩部分理解,先來看看“敬事”這個條件。
敬事,就是敬業,小心謹慎地處理自己負責的事情。
這不僅是一種外在的態度,更是一種內在的感情,成為人性的一部分。
“而信”和敬事是密不可分的,這兩者是互相依存的,敬事是讓人信任的基礎,在兩軍對壘之時,好的將領總是會身先士卒,這就是“敬事”。在這種將軍的帶領下,他的手下還會有誰不信服,不願意跟著他奮力拼殺呢?”
韓幸聽完之後,感覺韓龍說的更加的直白了,雍闓簡直就是犯了不少忌諱,前方大戰打的要死要活的,結果那位雍闓呢,直接去後方和永昌郡耗時間去了。
在南中的誰不知道,永昌郡就不是一個靠著強攻能夠打下來的地方,那種地方輕易不會有人招惹,都是因為哪裡地勢太險要,也太偏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