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毫米,一分為十,正是絲米的尺寸。
繼而是絲內分,再是光學分。
為此,華夏的尺寸,就是:
1公里=1000米=10000方米;
1方米=10公分=100厘米=1000毫米=10000絲米;
又1絲米=10奈米=100微米。
微米,則是華夏人在緣故就發明的顯微鏡下看到的最小尺寸。
而超越微米的結構,實則光線下不可見的,也就是說,那些結構其實都是編造的。
無疑,顯微鏡的微字,就說明了顯微鏡的原理。
這個字中,單亻旁代表的是萬絲,因而雙人旁,就是萬分再分。
而用‘玻璃方’萬分既然是絲米,那麼再分,當然就是‘絲內’分,也就是奈米。
奈米,正是利用顯微鏡分出來的。
奈米之下,則不好分了,事實上微米大致只能看到2微米的尺寸,因而,用了微字中,用了一個幾字,幾,不是九,而是四字形的末位,它代表的是五進位制,也就是實則1奈米分為5。
並且,這微字,亦代表這顯微鏡技術,那目鏡,將配合下面的三個鏡頭用,於是,微字中間的上方,用了豎著的山字。
知道了川字的含義後,就不難懂得,這是豎著三分,但該事物仍是一體的含義。
還長短不一,亦三字本含有的透視含義,表示著光學放大倍數都不同。
因而,顯微鏡上面叫目鏡,下面的三個鏡頭,在古代,是叫山鏡的。
並且,顯微鏡下得到的影象,是反文。
也就是說,是反像。
麗麗白聽到這裡,卻道:“不對吧,米是我們德魯伊界定的,石化玉,你一定是弄錯了,米,我們德魯伊學者繞著大海走三百圈,又除以多少,又加多少,又去陸地走多少,又上雪山,又下火山坑,再除以多少,總之……我是忘記了,但應該就是這樣,才被界定出來的,是極為深奧的,而且是算了幾百年才確定了這個米的,很不容易的啊,嗯,那些公制都是我們界定的。”
“呵呵,是不是還要去月亮上繞幾圈啊?”張靜濤冷笑,”你會這麼編造?無疑,是疑問誰都不可能有本事這麼去走一圈,並時刻測量,來確定這件事的真假,相信誰都分辨得出,誰真誰假的。”
這就是現代邪道科學的一貫做法。
全部把真正的科學,弄成了神學。
連地球系怎麼轉的都弄不清楚,還登月?還火星?可以說,這就是大家來吹牛而已。由此都可見,所謂的高科技沒那麼厲害的情況之下,人口是多麼重要!
有人口,人家就不敢動你,沒人口,誰都敢來欺負你!
嘩啦一聲,眾人又是議論紛紛了。
張靜濤卻不管,再拿出一把千分尺來,展示了這古錢的厚度,果然,這枚古錢的厚度,正是一厘米。
至於千分尺什麼時候有的?正是懂得誇張咖啡這樣的放大原理的阿咦在遠古建造千島湖的時候,就有了,為此,那千島湖用的大致就是千分尺的形狀!
張靜濤說完這些,已然是一片譁然,毫無疑問,眾人心中一驚隱隱感受到了華夏洪荒文明有多精湛了!竟然遠超了今人的文明。
張靜濤不管這些,又說這古錢的外直徑。
這直徑,正是2.5公分,正是華夏人的1母分,簡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