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什麼……”
“因為殷商!”
“……”
“因為天子!”東罰慷慨激昂道,“為殷商效力、為天子盡忠。我們所有的判罰都遵循這個原則。即使有殷商法律不夠完善的地方,我們也會盡力朝這個原則靠攏。”
“我要說一句。”帝辛道,“我記得,當時我對審判長說‘依法辦案!以殷商為最高準則!’”
“是的,東罰從未忘記天子的訓示。”
“審判長沒有讓我失望,也沒有讓殷商失望。他做出了令天下人滿意的判決。”帝辛走過去,拍了拍東罰的肩膀,繼續道,“在羑里鬧妖怪的時候,我就知道,審判長是一位值得信賴的忠誠衛士。他,會為所有的殷商子孫守衛殷商的正義。”
費仲佩服地向東罰豎起了大拇指。
帝辛緩緩踱步。
他嘆了一口氣。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先王經常告誡我,殷商子孫要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才能爆發最強的力量。我始終不敢忘記。
“所以,在三王政變被捕之後,我對審判長說了一句話‘酌情考慮三王的判決,是否有一線生機?如果沒有,能不能讓他們多活幾天?’
“我知道,這增加了審判長的壓力。但我真的希望,可以留他們一命。
“不過,殷商之法,不可偏廢。我還是強調,如果沒有可能給予三王更多一點的活命時間,我也會堅決維護殷商法律的尊嚴!
“殷商,是我的殷商,也是所有商人的殷商!如果必須犧牲三王,那麼,也無不可!”
東罰點了點頭:“天子的確是這樣做的。所以,我才更有底氣,判處三王死刑。”
“是死緩。”費仲強調。
“不錯!緩期執行。這是綜合考慮了諸多因素。尤其是天子的壓力。大家知道,當時,天子剛剛上位,天下不安。”
東罰頓了頓,繼續道:“對於三王政變,必須給予態度鮮明的判決,樹立天子權威!因此,那次判決,殺了不少人。
“之所以沒有立即處決三王,是因為要減小天子的壓力。
“雖然涉案人員大多已經伏法,但不排除仍有部分犯罪嫌疑人在外藏匿。況且,三王的勢力還在,掀起的政變思想還在。如果立即殺死了三王,會不會出現其他領頭造反的?我不知道。
“但我不得不考慮最壞的情況。只要政變的三王還在押,那麼反叛勢力的頭目、旗幟就還在我們的控制之中。
“判處三王死刑,是為了亮明態度,而判以緩期,是為了牽制潛在的反叛勢力,為天子穩固權力爭取時間。至於說,天子權力穩定之後,是不是繼續對三王執行死刑,就看三王的認罪表現和社會風向了。”
費仲拍起了手。
“審判長真是一位優秀的殷商判官。那麼,現在,比干,是不是要執行死刑呢?對了,還是先說說關於子啟的保釋問題吧。”
“關於子啟的保釋,我的意見是批准,但要有條件地批准。比如,高額的保釋金、嚴密的防控舉措等等。當然,首先,就是說服那十三個反對派。”
“哈哈!審判長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真不是。如果我們連幾個陪審代表都說服不了,那麼我們的決定可能就真的錯了。”
“……”
“我告訴他們,我們要讓子啟出去,但不會是赦免,而是讓他在監獄外繼續服刑。比干和箕子,要繼續關押在羑里監獄內,不準保釋。放出一個子啟,是為了體現天子的仁慈,也是為犯罪者留下一線希望,從而更加讓他們安心服刑。這對實現更多犯罪者承擔責任有利。用一個子啟的保釋,換來殷商的穩定,划算。”
“所以,十三個陪審代表就被你說服了?”
“是的,我們的殷商公民,就是這麼識大體、顧大局!”
帝辛和費仲立即鼓掌。
接下來,費仲提出了他與帝辛商討的方案,計劃將比干、箕子的刑罰進行置換。
基本方案大致為:
念其王族血脈,且認罪態度誠懇,積極配合執法機構清查犯罪事實,故免其死罪,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罰子啟十五年有期徒刑。比干、箕子身為王叔,教導不力,放任子啟在危險的道路上越滑越遠,罰三十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