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act 21 他的命是真的好。
天色將晚。
因為回家的路程較遠, 兩人便在學校門口的小吃攤先墊一墊肚子。
小吃攤不大,但十分幹淨。食客多是附近的居民,鄉裡鄉親。
宋敏行帶著沈甜坐了下來。
“老闆, 要兩碗涼粉。”
涼粉是夏天最受歡迎的小吃之一。
沈甜補充道:“老闆, 其中一碗涼粉不要香菜。”
“好嘞!兩碗不要香菜的!”
宋敏行是這裡的熟客,老闆自然清楚她的飲食習慣,聽了沈甜的補充, 笑問道:
“小哥也不吃香菜麼?這點倒是和敏行一樣。”
看沈甜露出了一瞬間空白的神情, 宋敏行不覺莞爾:
“不是的, 剛才那碗不要香菜的, 是他替我要的。”
“他那碗您照常給他放香菜就行, ”宋敏行微微一頓, “小米辣最好少放一些, 然後醋可以多加一點。”
聽了這話,老闆和周圍的食客頓時露出了會心的瞭然笑容。
畢竟, 誰還沒有年輕過呢?
上了年紀之後, 在夏天的傍晚,偶然遇見了少年人之間的情愫, 也會覺得美好動人。
周圍的嬸嬸叔叔們紛紛感嘆,這一看就是外地來的俊俏小哥,命真好。
因為“如今像這樣體貼的妹兒可不多見”。
沈甜紅著耳朵尖吃著涼粉。
宋敏行先吃完了,看著身旁臉上直冒熱氣的男人,又看了看沈甜面前那碗涼粉, 心生奇怪,老闆也沒給他放多少小米辣啊。
她給他倒了杯冰水,起身去付了錢,順便打包了幾張醬香餅, 給姥姥帶回去。
山民淳樸,街坊鄰居之間互相信任,小吃攤收銀的臺面只放了一個鐵盒。要結賬的顧客直接把錢放進鐵盒裡就行,找零也是自助。
只有鐵盒裡的零錢不夠找零時,顧客才會吆喝一聲,喊來老闆。
沒有選單,都是熟客,一張價格表爛熟於心,經營十年沒有漲過價。
直到上個月,老闆才在客人們的強烈要求之下,漲了五毛錢。
沈甜吃完了涼粉,學著周圍客人的樣子,將碗筷收拾好,放到攤位上的餐具回收處,末了臨走時,不忘再擦一擦桌面——經過觀察,這些都是顧客的自發行為,沈甜也照著做。
做完這些,沈甜抬起頭,正好看見宋敏行悄悄地將一個紅包壓在了小攤收銀的鐵盒下面。
回去的路上,沈甜按捺不住心中好奇,還是問了出來。
“那個啊……”宋敏行有些不好意思,“是我高中三年吃過的荷包蛋。”
她讀高一那年秋天,家裡出了事。
宋敏行當時正是長身體的階段,飯量大,恨不得一分錢也掰成兩半來花,卻還是不夠吃。
一個冬夜,晚自習下課,饑腸轆轆的少年走到了校門口的小吃攤。
她要了一碗最便宜的陽春面。
小碗中碗大碗統一價格,宋敏行選的大碗。
老闆很快端上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陽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