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最現實的。
至於移民海外同樣不現實,英國從五月花號到達北美,一直到三十年後的一六五零年,總共才移民過去五萬人,這是在國內戰爭逼迫,美洲不存在氣候差異的情況下。三十年,五萬人,而到一七零零年,整整七十年過去了,北美殖民地才二十五萬人,包括大量本地出生的,大規模移民沒有那麼簡單。
目前來講楊信可以選擇的最理想移民方向也就臺灣。
但即便去臺灣,他也必須得做好死很多人的準備,各種疾病無孔不入,但能承受的也就只有臺灣,如果是向南洋移民死亡率更高,一個瘧疾就能讓那些北方人倒下一多半,一到雨季更是準備好一堆堆死人吧。
蒙古人三次進攻越南,全都是旱季勢如破竹,雨季一到立刻跑路。
移民開拓必須進行。
但指望移民開拓解決大明面臨的這場浩劫同樣不現實。
“我二叔問你,到底是不是瘋了。”
楊夫人說道。
“瘋就瘋吧,這個世界都快瘋了,我不瘋也得瘋啊!”
楊信摟著她說道。
“真得會有大饑荒?”
方汀蘭頭倚著他肩膀,看著不遠處忙碌的農田問道。
那裡是正在插秧的楊家佃戶。
這時候麥收已經快結束,部分收割早的已經開始插秧,還有一些在播撒肥料,來自遙遠東海上那個小島的鳥糞,這也是第一批使用鳥糞肥的稻田。那裡鳥糞的產量不高,畢竟就那麼點地方,很難容得下太多工人,甚至淡水都得從釣魚島運過去,而釣魚島所謂的淡水,也僅僅一條時斷時續的小溪流。
甚至還得修蓄水池。
不過至少供應楊家這片稻田是足夠了。
“饑荒,其實用饑荒來形容已經不夠了,準確說是一場浩劫啊,一場席捲整個大明的浩劫,萬里江山一片餓殍,你會看到京城每天抬出幾千具死屍,你會看到所有那些你在史書上看到的死亡與毀滅。”
楊信說道。
不遠處的碼頭上,一艘快船悄然靠岸。
許久不見的沈世魁走下船,多少有些愕然地看著他們。
“沈兄,你不會帶來壞訊息吧?”
楊信說道。
沈世魁趕緊走上前行禮。
方汀蘭趕緊掙脫。
“末將見過都督,的確有壞訊息,建奴主力大舉進攻朝鮮並攻破全州,戚帥保護李倧撤退至羅州求救。”
沈世魁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