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信當然也要修一座。
這東西沒那麼誇張,他總共也就用了不到一年。
修築那種大型的稜堡化城市的確是一項大工程,但一座對角才一百七十來米的小型要塞就完全不值一提,這座四角稜堡單純算兩個尖角之間的距離,才一百四十來米,把所有曲折部分展開,也不到這時候一個縣城的周長。另外還有四個三角堡這個更不值一提,也就是堆外面的斜面,挖周圍的壕溝工程量稍大,但無論如何工程量也大不到這時候一個縣城級別。
縣城周長起碼還兩公里呢。
這是葛沽水師營的基地,所以和原本歷史上一樣,這裡也叫新城。
這裡控扼海河,後面一直到葛沽都是楊信的工業區,葛沽是商業區,從這裡沿著新挖出的減河向南然後折向西南,沿線都是已經開始用淡水沖刷鹽分的農業區,而且都是穩定灌溉的水田,小站稻明年就能出來,是不是和原本歷史上的小站稻一樣不好說,但畝產四石谷應該毫無壓力,基本上一季的畝產就能養活大半個成年人。
兩畝地保證吃飽飯。
而這些地全是他的,那些蕩寇軍這兩年總共墾荒二十多萬畝,未來這片區域可改造的鹽鹼地還有三四十萬畝。
這全是楊信的。
而且這些蕩寇軍不用向他交任何地租。
至於稅……
目前還按照蘆地來收。
也就是一畝交大概一捧多一點。
不過楊都督高風亮節,從來不佔國家的便宜,所以未來這裡的楊家佃戶們還是要按照民田的上田交田賦,人頭稅也交,但其他巧立名目的比如說火耗,這個地方官愛定多少定多少,楊都督就交百分之二。而且不是這些佃戶交,這些地是他的當然他交了,哪個地方官敢收他三錢火耗,估計第二天就可以到詔獄裡去和楊漣討論人生了。
不過也沒那麼簡單。
楊信對這些佃戶的確不收租,但後者的餘糧必須賣給他。
這些糧食不能自己出售,必須把餘糧都出售給他,數量倒沒有限制,但自己敢私自出售立刻收回土地。
這裡相當於京城的專門戰略儲備糧基地。
宋應星和黃道周走過橋走上三角炮臺,然後看了看這座炮臺上的一尊巨炮。
“不用看了,這是神威無敵大將軍炮,陛下賜名的,以後遼東城防重炮全都是這個,雖然價格貴了點,不過的確物有所值。”
楊信在對面說道。
這實際上按著炮彈重量得算二十四磅炮。
不過這是岸防用的,實際上他這座稜堡總共才八門,一個炮臺一門,但真正給遼東使用的是小型,按照炮彈重量算十二磅,目前這座稜堡有十六門,另外還有一種專門的野戰炮,按照炮彈重量算三磅,目前這座稜堡有二十四門,總共這樣屁大點小稜堡裝四十八門大炮。
別說倭寇了,英法聯軍來了都有一戰之力。
真的。
英法聯軍的三級艦又開不進海河,無非就是幾艘小炮艦,轟不過二十四磅炮,剩下也就是步兵登陸,然而他們的輕型火炮和燧發槍,指定轟不過這裡的一堆大炮,哪怕守軍用火繩槍也一樣能揍他們……
當然,如果不逃跑的話。
不過這些大炮全是青銅的。
所以這個成本還是相當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