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稽核完三份考卷,慕童帶著考卷直接當著一眾考生的面,將每份考卷給唸了出來。
只念內容,不念名字。讓諸位考生來評優劣。
眾考生誰不明所以,但也欣然參與。
反正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他們既然不能反抗,就算主考官讓他們比翻跟斗,也得比完出去了再到御前告狀。
何況這兩日的考題雖然奇怪,但眾人聽完了主考官慕少君的講解後。居然有醍醐灌頂,恍然大悟的感覺。
一群人就這百份答得比較好的考卷來論述著“放下屠刀是否就是立地成佛”的道理。
慕童沒有給考生豎立到底哪個觀點對哪個觀點錯。
反而在那說著他出此題的用意。
“諸位,第三科非是讓爾等一定要定老翁之罪或者釋放那老翁,而是讓你們明自身。既然爾等參加科舉,無論高中與否,都有報國之心。當需知道,為官者不可人云亦云。那老翁前半生作惡多端,就本官來審定是判他家財抄沒,斬首以正典型。因為本官覺得,罪行犯下了就是犯下了,不會因為時間而消失。而且他用劫掠而來的銀錢打下了他後世的財富,此乃不義之財。因此本官判案,定判他斬首示眾以正典刑,抄沒家產,以慰冤魂。”
“但是,這乃是本官的看法。卻做不得爾等的看法。就如這位考生所書:考察老翁後三十年的為人處世,若為富不仁,魚肉鄉里,則新賬舊賬二賬歸一,一併清算。若與人為善,改過自新,則罰其半數家產,用於善舉。並讓其修葺恕罪堂,早晚祭拜一年,以贖其罪。令其子替冤死在老翁手下的亡魂披麻戴孝七七四十九天。”
“此考生之言雖過於理想,卻不是不可為。因為其有自己的想法,既兼顧了典刑又兼顧了人情道義。本官不得不說,其出發點甚好。但若實施起來,恐難已。”
“還有許多考生,皆很有想法,盡在這百份考卷之中。這些人,本官認為都是可造之材,日後或造福一方,或為禍一方。然其他人,卻只知道死讀書,按部就班的將刑法搬到案中。本官不得不佩服爾等學識之廣,精力之盛。既然一個案子能搬來半部刑法。”
“然爾等可考慮過人性否?判老翁死罪易,讓百姓服眾難!本官敢判老翁死罪,乃是因為本官有御賜寶劍,可先斬後奏。爾等為官,先不說根基如何,那老翁乃是小鎮首富,又多有威望。陳年舊案,僅憑那死裡逃生的受害人片面之言,爾等如何定罪?本官敢定他罪自有本官的辦法,爾等呢?審案不似考題。若只論考卷而言。第三科爾等都無錯,最低者都可評個乙。但,本官為何只取這百份考卷與爾等研討?就因為這百人看似在考題,卻將自己代入了主審官的位置,考慮到了案情的實際情況來答。畢竟考題上本官寫了老翁有罪,爾等才知其有罪。但現實呢?一個頗有名望的老人被一個外鄉人汙衊乃是殺人狂徒,你若是老人的鄉親,你肯信?就這種情況,就算你打算調查老人都頗受非議和阻滯,更別說判案了。因此,想按照你們考卷上的結論來判案,你們先要找到能夠支援你們去做出結論的方法,本官不管你是嚴刑拷打,屈打成招。還是費心調查,沿著蛛絲馬跡查出真相。至少,你們有了依據才可斷案。”
慕童這侃侃而談,真是顛覆了眾考生的觀念。
無數人臉上神色變幻莫測,更有些人義憤填膺。
“荒謬!主考官大人之言真是荒謬至極!”
一名考試拍案而起。指著慕童義正言辭的筆伐口誅起來。
“小生沈青雲,未知少君大人還記得在下否?”
慕童看著下方的沈青雲,沒有一絲意外。當初在王城外他就看見了此人,料定此人看起來迂腐,但絕對不是迂腐之人,反而表裡不一。
如今拍案而起,義正言辭,看似在找自己晦氣,不過是想樹立他那剛正不阿的形象罷了。
因為此人的考卷上的內容可是耐人尋味的。
他考題上的答案全部都是投機取巧的。而且他的考卷也在自己的抽中範圍內,可以說是就算按照這次考試出來,他依然能高中,卻想拿他慕童刷名聲?
“你是何人?本官看你是有點面善,卻不知在何處見過你?”
“小生曾在飛鴻城外勸過大人勿要濫殺性命……”
“喔!原來你就是那個把本官好心當驢肝肺,結果差點害死自己,最後還要浪費本官時間回頭救你的那個蠢書生!”
慕童一聽對方開口就知道他想幹什麼了。
麻麻呸的,你開口不提你自己救了個殺人不眨眼的山賊,反說你勸本少君不濫殺無辜?你以為你有多偉光正啊!
“諸位,想知道為什麼第三科本官出這樣的題目嗎?你們要多謝面前這位沈青雲沈書生了。考題就是因為本官和他的經歷而產生的。”
“話說正月中旬,本官當時從黑龍城趕來王都赴上元宴,因此在飛鴻郡外的野狗山遭遇了劫匪。劫匪勢眾,有賊人三十餘人。本官只有主僕二人,吾僕更是十來歲的稚童。因此,本官於賊人虛與委蛇,設計讓賊人喝下了放有蒙汗藥的酒水。將賊人拿下。因賊人眾多,又是殺人不眨眼之輩。我主僕二人擔心賊人醒來我等再次身陷囹圄,因此趁著賊人昏迷不醒,將賊人斬殺。只留下賊首,將其捆綁,欲將其送官查辦。卻不料半路殺出這位正義凜然的沈青雲沈書生,他上來二話不說,就說我等草菅人命,十惡不赦。在聽完我主僕二人解釋後,知道對方乃是殺人劫道的山賊依舊勸說我等將其放掉。還言蒼天有好生之德,放下屠刀離地成佛。對方有悔改之心,我等應當得饒人處且饒人。為此還和我主僕二人爭論起來。甚至他還找那賊首詢問其是否已經知錯,聽到那賊寇說知道錯了,就對本官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本官被其迂腐氣得不輕,一怒之下將賊人棄之不顧,留於他。帶著書童走了。走後不久,我心中氣消,不由擔心起這位蠢書生來。是以安排我家僕從迴轉,果然見到被釋放的賊人拿著屠刀就欲害這沈書生性命,危難之際得我那僕從出手相救,這才倖免於難。對了,我還記得沈書生你還說救命之恩當捨身相報。可有此事?”
“這……”
沈青雲這下難辦了。自己站出來是想斥責慕童胡作非為,擾亂科舉大事。這樣的科舉簡直是聞所未聞,荒唐至極。
他想煽動一眾考生同仇敵愾,最好鬧大了鬧到御前最好。
怎麼現在反而被對方質問住了,自己再找對方晦氣就成了恩將仇報的不義之徒了,這樣的人誰會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