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王城今天的紛亂,貢院裡則有點像世外桃源了。
一牆之隔外,金戈鐵馬。氣氛凝重。
一千多人的屍首收拾了幾個時辰還沒收拾乾淨,更別說那濃濃的血腥味了。
而牆內的貢院裡呢?
一群考生安逸的吃著早膳,準備正式開考第二場。
當然,也有不少昨夜已經將第二場蒙完答案的,在第二場開始的時候就開始奮筆疾書了。
不為別的,反正大家都是蒙的,考生蒙完,讓考官懵完就完事了。
他們算是徹底領教了這位十六歲的考官出的題目了。
不是沒有人抗議過,但被已禁考為由壓了下去。反正題目就是這些,考不考在你們。
在昨夜趁亂試探中得出大家都不會回答這些考題的時候,本著大家都是亂來靠運氣的想法,所有人默契的花了半個時辰就直接結束了這一科考試。
開始了第三科。
拿到第三科後,眾人這才鬆了口氣。
雖然這次的考題也怪,但好歹簡單了許多。
只有一題,算是論述題。
反正大家再也不會傻傻的以為第一科是算學,第二科是格物,第三科是通史了。
題目是這樣的:
有一人,前半輩子當了強盜,殺人擄掠,無惡不作。但後來在一次行兇的過程中踢倒鐵板,被人反殺光他的同夥,而他自己卻因為天生異象,心臟於右逃過了一劫。大難不死後,此人大徹大悟,依然放下屠刀。隱姓埋名,用半輩子搶來的財富在一個小山村安了家,娶妻生子。到了六十歲,他已經兒孫滿堂,更是因為他的存在,小山村演變成了鎮子,繁榮昌盛。但天網恢恢,就在他六十歲大壽之際,被一個當年從他手裡死裡逃生的仇人認了出來,報官將他拿下。但因案情發生久遠,那人也造就改過向善,一心經營商業,在地方有很高的名望,因此地方百姓求情,認為此人已經改過向善,理應不與追求其罪。而報案者卻堅持對方罪惡滔天,要求官府將對方斬首示眾,沒收其家財,以儆效尤!請問,你若為主審官,該如何斷此案,斷案理由是什麼?
沒錯,就是這麼一條“放下屠刀是不是立地成佛”的辯論題。
一時間,所有考生看完後都胸有成竹。他們都覺得這是送分題。
這不過是儒家官員和法家官員的論述問題而已。
儒家的自然就覺得對方已經從善,論述寬厚待人的道理就是了,也就是“得饒人處且饒人”,畢竟那人已經年邁,也沒技能活頭了。
法家的自然就覺得需要嚴懲了,畢竟殺人了就是殺人了,殺人償命本就天經地義。歹徒就是歹徒,難道變老了就不是歹徒了?最多算是隱匿了的歹徒而已。
於是,一眾學子欣欣揚揚的寫下了一大篇的長篇闊論,敘述著自己的觀點和理論依據,甚至有熟悉典刑的直接搬出刑法來論述自己的觀點。
因為所有人都胸有成竹,前後只花了一個時辰就考完了。
而此時不過是午時三刻而已!
收完了考卷,慕童帶著兩位副考官出現了。
在通知所有人可以先用膳,第四場在大家用完膳後,由他親自考校。
這下考生懵圈了。
一下子才反應過來,詩書通史這些沒考,策論沒考。他們就考完三場了?
往年也不過是考三場而已。
考完之後中舉的自然可以參加殿試,然後就可評出狀元‘榜眼、探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