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一役,明朝受到巨大震動,元氣大傷。
皇太極還未退兵,閹黨餘孽,就開始籌謀掌控閣部。
明廷沒有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而是藉機傾軋,進行黨爭。
崇禎帝沒有從全域性分析北京己巳之役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而是以抓袁崇煥出氣、洩憤。
閹黨餘孽藉機翻逆案,打擊東林黨。
東林黨內閣大學士韓爌、錢龍錫、成基命、李標等去職,而代之以周延儒、溫體仁等佞臣入主內閣。
袁崇煥是崇禎時抵抗後金的名將,督師薊遼,後金多次入侵,均被崇煥挫退。
崇禎二年(1629,後金軍繞道古北口入長城,進圍北京。
後金兵進入京城附近,京師戒嚴。
袁崇煥聞訊後率部星夜馳援京師,獲廣渠門、左安門大捷,力解京師之危。
當初,袁崇煥上朝,曾跟錢龍錫談論邊防事務。
錢龍錫是東林黨首領,王永光等人陰謀利用袁崇煥製造大案,可以將東林黨一網打盡。
王永光帶頭說後金兵的進攻,是由於袁崇煥殺害毛文龍導致的。
高捷於是帶頭攻擊錢龍錫,驅逐他。
不久也將袁崇煥逮捕下獄。
崇禎三年正月,中書舍人原抱奇,彈劾韓爌主政誤國,招敵欺君,毀壞省城,國家瀕臨危亡,不能想出一個計策、選拔一個人才,坐視國家的成敗,把國家命運寄託在偶然出現的機會上,應該和錢龍錫一起排斥。
他所說的主和者是因為韓爌是袁崇煥的中進士時的老師。
皇帝重視韓爌,降了原抱奇的官級。
不久,左庶子丁進因為提升延誤了日期怨恨韓爌,也彈劾他,而工部主事李逢申跟著上疏彈劾韓爌。
韓爌無奈,三次上疏稱病。
下詔賜給他白金、彩色絲織品,乘驛車派遣行人護送他回家,全部都如常法一樣。
莊烈帝時,錢龍錫歷官禮部尚書、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
李標為首輔,龍錫與劉鴻訓協心輔理,朝政稍清。
審理魏忠賢逆案多半由他主持,奸黨分子對他恨之入骨。
錢龍錫極力舉薦袁崇煥為東北關寧(今山海關,寧遠)軍統帥,鞏固邊防。
等到袁崇煥殺毛文龍,他被彈劾為與袁崇煥同謀越權擅殺大臣等多罪。
遂託病辭官歸鄉。
當時的魏忠賢餘黨聚謀汙衊袁崇煥為逆首,錢龍錫等為逆黨。
在袁崇煥被捕入獄之後,錢龍錫因袁崇煥案受到牽連,同樣被捕入獄。
崇禎在平臺召見中,逮捕了袁崇煥,當時在場的成基命觀察到大壽在一旁雙腿顫抖的異態,認為有發生叛亂的可能,便主張慎重處理,被毅宗拒絕。
祖大壽回營後果然毀山海關東出反叛,成基命提出由袁崇煥寫信召回。
在孫承宗的協力下穩住了祖部的軍心。
成基命在危局多次提出建議被採納,得到了崇禎的信任。
但在召對中,基命提出施政從緩,與崇禎所想相反,使他難以為崇禎所任用。
在袁崇煥案的事件,成基命持保袁崇禎活命的態度,並想阻止對錢龍錫的牽連。
但其身為能力有限,未能影響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