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貿易是促進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從後來的事實也可證明,明朝在開放中原地區與女真人互市的過程中確實印證了這一點。
女真人透過與中原地區的貿易確確實實的提高了內部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自身經濟的繁榮,為後金的崛起和各女真部落聯盟的統一奠定了一個堅固有效的基礎。
起初明朝廷是為了防止女真人與蒙古族勢力聯合,這才以允許女真人進京朝貢貿易和開放馬市貿易為誘惑,進一步鞏固明帝國與女真人之間的關係,達到制衡蒙古族勢力的目的。
明朝初期對女真人互市的最終目的是一種“羈縻政策”,以這種手段來籠絡住女真人的心,從而降低外部勢力對於明帝國的威脅力度。
另外一方面明朝廷府在歷經“土木堡之變”之後,國家軍用馬匹資源奇缺,以至於對當時的明朝統治者來說,維持馬匹數量的充足是一個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因此,明朝政府對於女真人透過馬市貿易輸送過來的馬匹進行高價收買。
如此一來,明朝帝國在解決了國家軍用馬匹資源稀缺的難題同時,為女真人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大大促進了女真人內部前進的步伐。
明朝統治者在變相的給予女真人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的過程中,不難發現這樣一個規律,明朝朝廷始終是處於女真人原有的狩獵採集經濟基礎上給予其幫助的。
而相較於中原地區發達的農耕經濟和文明,明朝政府對於女真人的態度從某種程度上是採取一種抵制的措施。
這一點從明朝政府收購女真人輸送過來的全是一些諸如獸皮、人參、木耳等透過採集狩獵所獲得的商品中也可悉知。
另一方面,明朝政府在主持馬市貿易的過程中還明確表明,女真人禁止從中原地區購買鐵器,從而進一步將女真人社會經濟模式“堵死”在原始的狩獵採集經濟模式中,使其滿足不了農耕生產的基本條件。
與此同時,明朝政府的這種模式還可以進一步的促進女真人在狩獵採集經濟領域深耕,延緩其向農耕經濟過渡的腳步。
明朝統治者也正是看清楚了這一點,才敢於大肆助長女真人社會經濟的發展。
女真人所處的地域對於諸如野人參、貂皮、木耳、松子等這類產品相對來說還是十分豐富的,久而久之,女真人透過與中原地區的貿易互市將這些中原地區難得一見的產品逐漸的融入到了內地,成為了內地商人和百姓日常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女真人將自己的狩獵採集經濟透過互市為媒介漸漸地融入到了中原地區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大聯盟”當中,並且還形成了一種彼此相互依賴的程度。
這麼說來,明朝朝廷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後金勢力的成長。
既然互市會帶來如此嚴重的風險,為什麼王則之還要冒這麼大的風險私開互市呢?
王則之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究竟又是為何?
那是因為,如果王則之不開互市,民間仍舊會有私市的存在。
儘管明朝廷頒發了一系列的禁令,企圖禁絕私市。
但是蒙漢之間的貿易活動,是蒙古地區與漢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並不是明朝廷使用國家力量就能夠阻止的。
王則之覺得,與其讓這些私市氾濫,不如自己公開互市,把這些人掌握在自己手裡。
另外,開互市也有利於改善民族關係,使蒙漢兩族能夠更快的容合。
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草原上諸部人畜匱乏,如果不開互市,這些人就會投了後金皇太極。
如今這些人有了希望,就沒那麼容易轉投皇太極了。
歸化城開市貿易,王則之是肯定要把關的。
收復歸化城之後,王則之第一時間把王閃叫了過來。
王閃帶著一部分財會部的人員,負責評估雙方貨物的價值,然後收繳稅費。
除此之外,他們還負責監管著鐵器的販賣。
當然,做生意,王則之也要佔一份。樂樂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