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進入到了公曆三月。
疫情還沒有解決,但是情況已經沒有一開始時的那麼嚴重了。
物資匱乏的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好轉,至少到現在不會有醫院和一線抗疫人員缺乏防護裝備的情況。
還是有很多工廠沒有復工,但是那些生產醫療物資的工廠得到了特別的照顧,優先開工。
不只是恢復了那些工廠的產能,還緊急的建設了大量的相關生產線。
誰也不知道這一場疫情會持續多久,也不知道新建的那些生產線究竟能不能夠賺到錢。
疫情一結束,很多生產線就必須得停工。
浪費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再浪費也要投資建設。
醫療物資受制於人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華夏14億人口,真的要發生什麼事情,需要的東西太多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供應得起。
早先在海外的國人差不多就已經將各種防疫物資給買光了,源源不斷的寄回來。
有的是捐贈,有的是寄給自己的親人,有的則是在朋友圈高價的賣出。
那些物資客觀上也緩解了一線人員防護物資匱乏的問題。
但是,也只是能夠緩解,並不能夠完全的解決。
這一場疫情太嚴重了,全國各省市都全服武裝起來,差一點醫療系統就要被擊穿。
如果沒有各地大規模的建設醫療物資的生產線,醫療物資匱乏的問題就沒有辦法真正的解決。
進入到3月,口罩依然緊缺。
只不過沒有了之前那麼嚴重。
一線工作人員都不缺乏口罩了,還有部分工廠的員工也優先地獲得了口罩,開始慢慢的恢復生產。
疫情還沒有解決,但至少看到了一絲曙光。
開工,那就是最大的希望。
3月才開始,就已經有了多家新的口罩生產線投產,顧牧新建的生產線也已經開工了,每天都加班加點的生產,一天能夠生產的口罩超過了方浩的浩氣口罩廠。
不過,他的工廠也不是這個行業新的龍頭。
這個行業新的龍頭是一個以生產電動車出名的公司,那一家公司在疫情發生之後很快就投入了巨大的資金踏入口罩生產行業。
然後,一天的產能就達到了一千五百萬個口罩。
在疫情發生之前,全國所有的口罩產能加在一起,一天也就是兩千萬的樣子。
現在這一家公司生產的口罩,就是差不多是之前全國產能的四分之三。
投資很巨大,產能很高,但是疫情一旦結束,那些口罩就沒地方銷售,生產線都要被拆掉。
要不然生產得越多,賠得越多。
這是一場豪賭,是一場看上去要賠得血本無歸的豪賭。
做出這種豪賭的公司還不少。
也正是因為有他們這樣的決心,有他們這樣的反應速度,才能夠在那麼短的時間裡解決醫療物資匱乏的問題。
進入到3月,根據有關部門的預估,全國口罩產能有望達到日產一億個以上。
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人人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