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
吳益4月28日上山朝禮月身寶殿,就住了下來,兩天後隨行的洪誠夫傳訊息回公司——“邊總決定7月下山”。
從5月到7月,整整兩個月不回公司,這怎麼行?
於是五一假期期間,有道集團高管集體上九華山,力勸老總回心轉意,哪怕縮短為在山上住一個月也好。
結果誰也沒勸成功。
吳益不改主意,不放棄的眾人推出李裕軟磨硬泡,大家的意見很一致:老總還年輕,不能放任他滋生避世之心。
軟磨硬泡的結果是吳益祭出閉口禪。
在祝海山身邊待過不少日子,吳益有樣學樣,架勢十足。
這下李裕也沒咒唸了,而且閉口前吳益認真地跟李裕說:“我待在這裡,不是因為我想休息,不是因為累,也不僅僅是因為事故,而是我一直在想,假設有一天我的能力不能再匹配這家公司,那個時候,誰來接替我?誰的品德才能足以讓我放心地把公司交給他?所以我想效仿別人的成功經驗,施行輪值ceo制度,因為最佳的鍛鍊和培養是讓大家自己做決定,讓大家自己做主。”
沉默半晌,李裕問:“你在這裡總不會對公司不管不問吧?”
吳益聽了笑著說:“怎麼會?簡報我還是會看的,而且我在這裡另一個主要工作是靜下來思考5年後10年後該幹什麼。”
看出吳益心意已決,李裕不再勸了,因為他覺得設計公司發展方向,花再多時候也是值得的。
李裕的想法沒錯,只是他漏掉了吳益話裡的幾個字——“另一個主要工作”。
既然是“另一個”,那自然還有一個。
一天後,李裕跟一眾高管下山。
當天晚上,吳益在靜室裡坐了一整夜,天亮時,他面前的白紙上出現一行“正”字。
吳益想了一整夜因果。
他想救人還想自保,在四山自導自演車禍,結果車禍失控,被王月所救,為了報答王月的救命之恩,他斷了程東光的前程,引出程文璐報復,害死了祝德貞、王學凱和副駕駛。
這般生死因果,若沒發生,誰能參透?
如果說有錯,又錯在何處?
錯在想救人?
錯在想自保?
錯在為了讓自尊自強的王月解氣使用手段?
還是錯在對祝德貞心動明知是對方製造相處機會還配合同行?
從一開始就什麼都不做,老老實實當一個收租公,是不是就沒這麼多因果?可若是什麼都不做,不失去,也不得到,這一世跟前一世又有什麼分別?得到了,又失去了,跟沒得到過又有什麼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