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打造王忠賢的步驟,中途被司禮監掌印太監高時明打斷了。
沒辦法,皇親勳貴、內閣大學士們還在偏殿候旨,崇禎皇帝沒有安排,無人膽敢離開皇宮。
今晚,有許多人註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乾清宮偏殿,崇禎皇帝平常接見朝臣的地方,相當於一個小型的會議室。
此時,這裡坐著幾十位身穿緋紅蟒袍的文武大臣。
皇親、勳貴、內閣、大太監,大明朝廷四套班子的主要首腦基本悉數在場。
可以說,特殊時期能坐在此處的,都是大明最頂級的存在,他們若聯手,足以影響大明朝局走勢。
現在,他們每個人皆沉默不言,臉上肅然一片,心裡沉甸甸的。
這讓整個殿內氣氛猶如鉛雲壓頂,無比壓抑。
他們有的擔心崇禎皇帝身體,有的擔心局勢崩壞,有的擔心……
總之,不一而是。
但是,他們每個人,卻多多少少都心有不甘。
沒錯,就是不甘心。
因為,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明白,崇禎十一年,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讓大家都看到了大明中興的希望。
可是,這一切隨著建奴的入侵,又再次化為灰燼了。
尤其是坐在內閣末位的兵部尚書楊嗣昌,心中更是酸澀不已,難言其中苦楚。
與在場其他人後知後覺不同,已經看清形勢的楊嗣昌早就料到必有今天的時局。
自從他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向崇禎皇帝一針見血地指出,建奴雖然強大,但如疾在肩臂;叛軍雖然孱弱,但卻是病在腹心。
故而,囊外必先安內,不妨和建奴先議和。
然後,爭取用三年的和平時間,百鍊強軍二十萬,集中精力平定叛軍,消滅內亂。
若此,建奴有何懼!
天下,有何處不平!
崇禎皇帝深以為然!
奈何,群臣把他啄得體無完膚,更指責他楊嗣昌議和是誤國是不忠是賣國賊……紛紛上疏彈劾他,要求崇禎皇帝處死他。
幸而崇禎皇帝袒護,壓制了輿情,並處分了彈劾的大臣,卻也讓群臣更加忿忿不平。
只是,議和一事,終究也一拖再拖,從而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一滴清淚順著消瘦的臉頰滑落,楊嗣昌卻渾不自覺。
他的雙眸彷彿看到接下來的一幕:朝廷下令勤王、軍隊避戰觀望、建奴燒殺擄掠、建奴滿載而歸、軍隊歡送出塞、朝廷問罪殺人。
然後,面對滿目瘡痍的戰後治理,朝廷根本有心無力。
週而復始,這已經是第四次了。
卻是不知,朝廷還能扛過幾次?
“陛下駕到!”
在一片壓抑中,門口驀然傳來小黃門的喊叫聲。
頓時,殿內恢復些許生氣,窸窸窣窣聲響起,諸位大人們急匆匆起身迎駕。
“都請落座,朕已無礙,讓諸位愛卿久候憂慮了!”
門口處,崇禎皇帝滿臉微笑舉起雙手往下壓,在眾人詫異的眼光落座丹墀上方的龍椅上。
陛下這節奏似乎有點不對吶,不符合現在的主旋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