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缺糧,不許鋪張浪費,每日銀子限制在五兩內,花多了,朕就摘了鴻臚寺寺卿的腦袋。”
朱祁鈺放下筷子。
“皇爺,是一人一天五兩,還是總共五兩啊?”馮孝覺得皇帝不是摳兒,那是摳兒到底了。
估計內閣也不會同意的。
畢竟外交涉及到國家顏面,給使者的吃穿用度,都是彰顯大明的強盛。
“總共五兩呀。”
朱祁鈺訝然:“給他們一人五兩銀子花費?”
“朕得富什麼樣?”
“白吃白喝的,慣著他們幹什麼?”
京師物價很低的,貧苦人家三兩銀子足夠生活一年了,一天五兩銀子,能在京師最好吃的酒館吃到撐。
“皇爺,招待外賓,也是彰顯國威之時……”
“哈哈哈!”
朱祁鈺大笑:“成吉思汗是如何招待外賓的,你可知道?”
“率領十萬鐵騎,平其國,將其國君抓過來,用國君之禮招待其國君,令其國君在宴會上跳舞助興,夜裡睡其王后,將其妃嬪分給部下,共享之。”
“這才是大國雄威!”
“有朝一日,朕也要如成吉思汗一般,彈指間滅一國,招待其國君,睡其王后,分其妾室!”
“佔有其土地,蹂躪其國民,彰顯大明之雄威!”
馮孝目瞪口呆。
這和漢人秉承的聖人觀念太不一樣了。
可以說是非常偏激,為世俗不容。
漢人追求的是古之君子,以賢德感化其民,割肉喂鷹。
看看鄭和下西洋就知道,那是彰顯國威,那是友好交流,再看看歐洲大航海,簡直一個天堂一個地獄。
而以仁德彰顯天下的國朝,附屬國如今安在?
西方殖民則極盡壓榨、蹂躪,用其強盜邏輯替代原住民的儒家思想,如今不也趨之若鶩?
反而去信奉人家的強盜邏輯!將其所有骯髒思想奉為人生信條,傳承千年的儒家文化被丟到馬路邊沒人看。
那麼,大明站在時代的十字路口上,是該繼續追尋古之賢者境界?以德化物,以柔克剛?
還是該化身強盜,以大明之強,壓制世界呢?
“皇爺,奴婢說句大不敬的話!”
馮孝跪伏在地上:“成吉思汗固然偉大,但其人行為猶如野獸,不治德政,所以國祚不足百年。”
“大明承自上古之德,以德孝治天下。”
“豈能自甘墮落,去學那禽獸呢?”
馮孝不是道德君子,仍然秉持這等看法。
而天下人道德君子多的是。
等有一天,朱祁鈺真的選擇用野蠻方式開拓新領土,必然遭到衛道士的激烈反對。
甚至,會有人以皇帝無德而造反。
因為大明不是野獸,大明以德孝治天下,做不出滅絕人倫的事,所以大明丟了交趾,放棄漠北,甚至放棄河湟,只剩下兩京十三省。
都司變成宣慰司,最後一點點脫離了大明。
因為大明的輿論環境,就不許人變成野獸,不是野獸就不許人擁有強盜邏輯。
所以後人總說儒家落後於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