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莫非是慈禧大帝?
轉瞬,大家又明白了,這無非是藉口罷了。
佛郎機距離大明不知幾萬裡,哪怕是鄭和時的寶船,也很難航行那麼遠,憑什麼去打人家?
無非是個藉口,大肆發展海軍而已。
您直說得了,繞這麼大圈子逗誰呢?
“傳旨,廣東軍改為廣東海軍,實額五萬人,俱是海軍。”
“朕要求每個海軍,能打海戰,悍不畏死,奮勇爭先,不許後退一步!”
“海軍給多發一份軍餉,每個月多發二十個銅板!”
這話剛說完,就引起朝臣的反對。
軍餉花這麼多,如今朝堂負擔得起,以後如何負擔?
朱祁鈺懶得理他們,繼續道:
“廣東、廣西督建造船廠,大肆建造新式海船,朕給廣東三年時間,給朕建造上萬艘海船!”
“三年後,朕要看看,佛郎機可還敢在大明近海挑釁?”
“十年後,朕要十萬艘戰船,為朕征伐佛郎機!”
“朕要踏其國,滅其民,捉其君!”
“押解到京師,跪伏在朕的面前!”
朝臣臉色一變。
這是劍指佛郎機?
還是劍指海商啊!
上萬艘戰船,規模比鄭和船隊還要大,這絕對不是針對佛郎機,而是海商!
而皇帝嘴上說三年。
但以他的急切性子,一定會在全國各地督造海船。
比如山東、遼寧,肯定都有大規模海船在秘密建造中。
等江西撫平後,江西是否也會建造呢?
而且。
皇帝不停將南方木料往北方運,裡面會有多少可建造海船的木料呢?
誰也不知道!
如今南北生意頻繁,做什麼的都賺錢。
導致湖北成為南轉北運的中轉站,武昌府和襄陽府商業變得極為發達。
尤其是雲貴兩廣的木料,日以繼夜的運輸。
這裡面有多少能造船的,根本算不出來。
但是。
有心人卻可以透過艌料,計算出來。
何為艌料?填補船殼木板空隙的技術稱為艌縫,專用的填充材料叫艌料。
艌料技術,早在隋朝就十分成熟。
發展到明朝,最簡單的就用桐油和石灰調製而成。
也有加入麻絲的,還有加入貝殼粉的,五花八門。
艌料用來保證船的水密性,還可密封船殼上的釘孔和其他的細小空洞、縫隙,可以防止鐵釘鏽蝕。
核心就是桐油。
沿海地區不產桐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