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道命令傳達下來。
一明一暗。
密信命令殺俘,築京觀。
李賢瞪圓了眼睛:“太保要幹什麼?”
“他要做王了嗎?”
他見微知著,立刻明白于謙的深意。
完了!
一旦于謙去做了勳臣魁首,文官勢力必然削減,那股神秘力量,反而如無源之水,變成一潭死水。
朝中僅靠胡濙一個人,是支撐不起來文官集團的。
李賢目光凌厲:“本官必須回京!回京!”
于謙!
要背叛文官集團。
李賢見微知著,他立刻寫信給京中,讓京中提前準備……
等等,阻止於謙。
把于謙留在文官之中,不能去做武勳,絕不能做的!
以前,文官勢大,于謙只是滄海一粟。
現在不一樣了,皇帝不斷把閣臣往地方派,在中樞培養新人,導致文官集團被不斷削弱。
于謙作為文官中掌軍的大員,在京中,和胡濙聯手,便能壓制皇權。
但是,隨著于謙功高蓋主,也變得不一樣了。
如果皇帝現在拿起屠刀,斬殺于謙。
誰也說不出來什麼,天下反而會異常平靜。
因為于謙的功勞太大了,實在太大了,他李賢聽著都恐懼。
千萬別把漠北諸族想成弱雞。
從宣德朝,大明就不是漠北諸族的對手了,大明只有守城的份,甚至任由漠北諸族拿捏。
可於謙,先打崩了瓦剌一部,逼得瓦剌退兵。
再打崩了韃靼十四萬精兵,把韃靼打沒了。
如今,又圍困孛來部,收降喀喇沁部。
一年三大勝仗啊!幹掉了二十餘萬胡兵啊!
震古爍今!
戰功直逼徐達、常遇春!
如果皇帝殺了于謙,天下人都會沉默的。
因為,于謙的功勞太大了,大到賞無可賞的地步,這樣的人,冠以莫須有殺了,還真讓人說不出來什麼。
不殺,反而才是怪事。
所以,于謙在自汙。
他要殺俘殺降,放任孔家被圍攻,非但不救,還下令不必管孔家安危。
這是自絕於文官啊。
他倒向武勳,皇帝會封他為國公,死後追贈王爵,板上釘釘。
只有如此,皇帝才會放心於謙。
李賢發現,于謙竟被自己逼入死衚衕了。